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周代丧葬礼仪制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5-28 | 阅读:8618次
历史人物 ► 周礼

周代丧葬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宗法社会等级秩序与孝道。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周代丧葬礼仪制

1. 丧服制度(五服制)

- 按血缘亲疏分为斩衰(三年)、齐衰(一年至三月)、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缌麻(三月)五等,材质与做工精细程度逐级递减。斩衰用粗麻布不缝边,缌麻则用细熟布。

- 诸侯为天子服斩衰,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政治。

2. 葬具等级规范

- 天子棺椁四重:水兕革棺、杝棺、梓棺、大棺,诸侯三重,大夫二重,士一重。

- 椁室有"题凑"制度,天子用黄肠题凑(柏木心材垒砌),诸侯用松木。

3. 明器制度

- "备物而不可用"的随葬原则,包括礼器(鼎簋组合)、乐器(编钟磬)、车马器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 西周中期后出现"列鼎制度",奇数鼎配偶数簋形成固定组合。

4. 殡葬程序

- 复礼(招魂)- 沐浴饭含(玉琀、贝含)- 小敛(次日着寿衣)- 大敛(三日入棺)- 殡(停柩待葬,天子七月,诸侯五月)- 葬(卜宅兆、设碑引柩)。

- 士以上有"筮宅"仪式,用蓍草占卜墓址。

5. 祭祀体系

- 虞祭(安魂祭,葬后三日)- 卒哭(百日祭)- 祔祭(迁入祖庙)- 小祥(周年祭)- 大祥(两周年祭)- 禫祭(除服祭)。

- 天子七庙(太祖庙加三昭三穆),诸侯五庙。

6. 特殊葬制

- 殉葬制度:西周早期仍有活人殉葬,中期后逐渐改用俑殉。

- 族葬制度:公墓区按宗法排列,如虢国墓地可见国君墓居中、贵族墓环绕的布局。

补充知识:

《仪礼·士丧礼》详细记载了士阶层的丧仪流程。

周代出现"墓而不坟"的葬式,春秋后始有封土堆。

丧期内的饮食限制: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缌麻再不食。

居丧期间的行为规范:不婚嫁、不宴饮、不赴举。

该制度通过《周礼》《礼记》等经典文本体系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核心精神在《孝经》"丧亲章"中得到理论升华。考古发现如晋侯墓地、应国墓地等为研究周代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证据。

文章标签:丧葬礼仪

上一篇:夏朝的政治制度探究 | 下一篇:王贲水淹大梁

康王之治社会稳定

西周成康之治

康王之治指的是西周初期周康王姬钊在位时期(约公元前1020年—前996年)的统治阶段。这一时期承接周成王开创的“成康之治”,以政局稳定、社会有序著称,

康叔封卫镇殷墟

西周殷墟

《康叔封卫镇殷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西周初期,是周王朝巩固政权的重要举措。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武王克商后的政

西周时期的音乐与礼乐制度

西周周公

西周时期的音乐与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西周的礼乐制度以“礼”为核心,音乐作为“礼”的辅

《尚书》西周篇章解析

西周周公东征

《尚书》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其西周篇章(如《周书》部分)集中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历史事件,是研究西周史的核心材料。以下从内容

周礼:西周社会的核心规范

西周周礼

《周礼》作为西周时期的核心社会规范体系,是周王朝统治思想与制度设计的集中体现,它以“礼”为框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以下从历

西周墓葬等级制度研究

西周周礼

西周墓葬等级制度是周代礼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严格的社会分层和宗法观念。根据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西周墓葬的等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