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赵云单骑救主考据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19 | 阅读:9422次
历史人物 ► 赵云

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主要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忠勇典故。以下是基于史料和学术考据的详细分析:

赵云单骑救主考据

一、历史事件背景

1. 时间与地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备于当阳长坂坡溃败。赵云在此战中保护刘备妻子甘夫人及幼子刘禅突围。

2. 关键人物关系

- 赵云:时任刘备的牙门将军,职责为护卫主帅。

- 刘禅:时年不满周岁,后来成为蜀汉后主。

- 甘夫人:刘备正妻,史料记载她与刘禅一同被救。

二、史料记载辨析

1. 三国志》核心记载

《赵云传》原文仅简略提及:“(刘备)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裴松之注引《云别传》补充了细节:“云骑马护送,遭遇曹军追击,怀抱阿斗力战得脱。”

2. 《云别传》的史料价值

该书为赵云同郡人所作,成书早于《三国志》,裴松之认为其记载可信,但原书已佚。学者田余庆指出,早期地方性传记常有细节夸张,但核心事件应属实。

3. 与其他史料的印证

《三国志·二主妃子传》载甘夫人“赖赵云保护得免”,《资治通鉴》亦采信此说,但未提“单骑”细节。曹操阵营史料《魏书》无相关记载,可能因视角不同。

三、军事与地理考据

1. 战场环境分析

- 当阳地形:地处江汉平原,适合骑兵作战。曹操虎豹骑日行三百里,刘备携十万难民日行十余里(《三国志·先主传》)。

- 战术困境:赵云需在乱军中逆向寻找失散幼主,极具风险。

2. 武器与装备

东汉末年骑兵标配为长矛(矟)与环首刀。赵云可能使用此类武器突围,但“七进七出”之说为《三国演义》艺术加工。

四、文化形象演变

1. 宋元话本与杂剧

《全相三国志平话》首次出现“单骑救主”说法,元代《长坂坡》杂剧增加“斩将夺槊”情节。

2. 《三国演义》艺术处理

罗贯中糅合史实与民间传说,将赵云塑造为“白马银”形象,并虚构夺青釭剑、斩杀曹将五十余员等情节。毛宗岗评点称此为“文人笔伐之勇”。

五、现代学术观点

1. 英雄叙事的建构

历史学家方诗铭认为,赵云的事迹经过蜀汉官方宣传强化,成为忠诚符号。出土的蜀汉“荡寇将军”印(赵云最终官职)显示其实际地位低于文学形象。

2. 军事史视角

军事科学院《中国历代军事史》指出,此战体现赵云作为护卫将领的职责履行,但“单骑”可能为小队精锐骑兵的文学浓缩。

六、延伸知识

同期类似事件

曹操部将曹纯率虎豹骑在此战俘获刘备二女(《魏书·曹仁传》),侧面印证战场混乱。

后世影响

明清时期赵云被纳入官方祭祀的“七十二名将”,现代出土的明代关羽张飞、赵云合祀庙碑,反映其地位抬升过程。

赵云救主的核心史实得到多史料交叉印证,但细节存在合理想象空间。这一事件既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的微观个案,也是中国忠勇文化的重要原型。

文章标签:赵云

上一篇:吕后专权对汉朝的影响 | 下一篇:晋陵地理位置考

太史慈神箭传

三国太史慈

太史慈神箭传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汉末年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人,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以勇武善射著称。《三国志》中记载他“弓马娴熟

沮授忠贞死谏

三国沮授

沮授是东汉末年袁绍帐下的重要谋士,以深谋远虑和忠直敢谏著称。他的“忠贞死谏”主要体现在对袁绍的战略劝谏和最终不屈而死的事迹中,具体可从以下几

赵云单骑救主考据

三国赵云

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主要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忠勇典故。以下是基于史料和学术考据的详细分析: 一、

吕蒙白衣渡江

三国吕蒙

吕蒙白衣渡江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智取荆州的关键战役,其过程展现了出色的军事谋略与隐蔽战术。以下根据《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等史料,从背景、策

赵云单骑救主考据

三国赵云

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主要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忠勇典故。以下是基于史料和学术考据的详细分析: 一、

长坂坡赵云单骑救阿斗

三国赵云

长坂坡赵云单骑救阿斗的事迹主要源自《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但历史记载相对简洁。根据《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及《蜀书》等史料,可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