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闻鸡起舞典故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20 | 阅读:9174次历史人物 ► 祖逖
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励志故事。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与好友刘琨同为西晋末年至东晋初年的名将,两人年轻时胸怀大志,相互激励。
据记载,祖逖与刘琨同寝时,半夜听到鸡鸣声,祖逖立即叫醒刘琨说:“此非恶声也!”认为鸡鸣是催人奋进的信号,于是两人起床舞剑练武。这一习惯持续多年,成为他们勤勉自励的象征。成语“闻鸡起舞”由此而来,比喻有志者珍惜光阴、奋发图强。
引申历史背景:
1. 时代环境: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社会动荡。祖逖身处乱世,通过刻苦锻炼为日后北伐做准备,体现了他“匡复晋室”的抱负。
2. 人物关联:祖逖与刘琨并称“祖刘”,均为“中兴名将”。刘琨在北方坚持抗敌时曾言“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可见两人竞争共进的关系。
3. 后续发展:祖逖后率部北伐,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其“中流击楫”的典故同样彰显家国情怀。
4. 文化影响:后世常用此典激励学子,如陆游诗“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文天祥《正气歌》亦提及“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需要注意的是,《晋书》成于唐代,部分细节可能经过文学加工,但核心精神与历史主线相符。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个人励志,更折射出东晋士人面对外族入侵时的使命感。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