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农业技术与作物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19 | 阅读:582次历史人物 ► 大禹
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农业的进步为后世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下是夏商农业技术与作物的主要特点及相关扩展内容:
一、农业技术
1. 耕作工具革新
- 夏朝主要使用石器、木器和骨器,如石斧、石铲、骨耜等,商朝开始出现青铜农具(如青铜锛、青铜镰),但数量有限,石器仍占主导。
- 商代晚期出现牛耕的雏形,《周易》中有“服牛乘马”的记载,可能用于牵引,但大规模牛耕推广要等到春秋战国。
2. 农田水利
- 夏朝已有简单沟洫系统,用于排涝和灌溉,《论语》称大禹“尽力乎沟洫”。
- 商朝进一步发展井田制,田地划分规整,配套沟渠更完善,甲骨文中有“畎”(田间水沟)的记载。
3. 耕作方式
- 采用“火耕水耨”的粗放耕作,但商朝已出现轮耕制(“菑、新、畬”三田轮换),《诗经·小雅》提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4. 施肥与土壤改良
- 商代掌握粪肥技术,甲骨文中有“尿田”记载,可能是最早的人工施肥实践。
二、主要作物
1. 粮食作物
- 粟(小米):耐旱作物,黄河中下游的主粮,甲骨文中频繁出现“禾”(粟的象形)。
- 黍(黄米):耐寒性强,常用于酿酒,《尚书》记载商纣王“沉酗于酒”。
- 麦(大麦、小麦):商代从中亚传入,甲骨文有“来麦”字样,但种植不广泛。
- 稻:长江流域主要作物,商朝南部地区(如盘龙城遗址)已发现水稻遗存。
2. 经济作物
- 桑麻:商代蚕桑业发达,甲骨文有“桑”“蚕”字,丝织品成为贵族专属。
- 蔬菜瓜果:芥菜、瓜(葫芦科)、桃、李等已有种植,郑州商城遗址出土过碳化桃子。
三、农业与社会发展
1. 农业与祭祀
- 商王通过占卜祈求丰收,甲骨文常见“求年”“受年”等卜辞,反映农业与神权紧密结合。
2. 仓储技术
- 二里头遗址发现地下窖穴,商代出现“廪”(粮仓),甲骨文中有“廪”字象形。
3. 地域差异
- 北方旱作农业以粟黍为主,南方稻作农业逐渐发展,形成“南稻北粟”格局。
四、扩展知识
农业历法:夏朝《夏小正》记载物候与农事安排,商代干支纪日用于指导播种收割。
病虫害防治:甲骨文有“蝗”“螟”等虫害记录,商人通过祭祀驱虫。
农业劳动力:奴隶(如“众”“羌”)是主要农业生产者,田间劳作常见集体协作。
夏商农业技术虽原始,但体系逐渐完善,作物种类丰富,为西周“千耦其耘”的集体农业奠定了基础。
文章标签:农业技术
上一篇:吴三桂降清引兵 | 下一篇:西周婚姻制度与亲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