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亦黑迷失航海使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19 | 阅读:8702次
历史人物 ► 元朝

亦黑迷失是元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使节,其航海活动主要发生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以下根据史实对其航海使节生涯进行详细阐述:

亦黑迷失航海使

一、历史背景与身份

1. 族裔争议

亦黑迷失的族裔存在多种说法,学界普遍认为他可能是畏兀儿(回鹘)人或中亚穆斯林。元朝重用色目人担任外交、航海职务,亦黑迷失因语言能力和航海经验被选拔。

2. 官职与使命

他先后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航海招讨使等职,主要承担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对东南亚的宣慰、贸易及军事任务,曾多次出使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爪哇(今印尼)等地。

二、主要航海活动

1. 1281年首航占城

奉命招谕占城国王归附元朝,率舰队携带赐品南下,成功促使占城纳贡。此次航行巩固了元朝在南海的朝贡体系。

2. 1292年远征爪哇

参与元军对爪哇的远征,与史弼、高兴等将领率水陆联军2万余人。虽初期击败叛乱的爪哇王室,但因水土不服和战术失误最终撤军。这次行动反映了元朝对海上扩张的野心。

3. 与僧侣的宗教外交

亦黑迷失曾护送藏传佛教僧侣杨琏真迦赴海外,促进元朝与东南亚的宗教文化交流。此举体现了元朝"政教并重"的外交策略。

三、航海技术与路线特点

1. 航线网络

其航线以泉州为起点,经南海至占城、三佛齐(苏门答腊),最远抵爪哇。利用了成熟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通道。

2. 船舶与导航

元朝战船配备指南针、牵星板等先进导航工具,亦黑迷失船队可能采用"福船"型远洋船只,载重达千吨以上。

四、历史影响与评价

1. 贸易促进

其航行加强了元朝与东南亚的香料、瓷器贸易,泉州港因此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 地理认知扩展

航行记录为汪大渊岛夷志略》提供了素材,推动了古代中国对南洋的地理认知。

3. 局限性与争议

爪哇远征的失败暴露了元朝远程海权的局限性,亦黑迷失晚年因战事失利被贬,反映了元朝海洋政策的波动性。

五、相关延伸

同时期欧洲的马可·波罗曾记载元朝航海活动,但未提及亦黑迷失,反映中外史料互补性。

元代航海外交具有"朝贡贸易"与"军事威慑"双重性,与郑和下西洋有承继关系。

亦黑迷失的航海活动是元代海上力量鼎盛期的缩影,展现了14世纪中国与东南亚互动的复杂图景。其经历既包含外交成功,也折射出帝国扩张的代价。

文章标签:航海使

上一篇:秦桧的千古骂名 | 下一篇:袁崇焕宁远守将传

元朝的政治制度演变

元朝元朝

元朝的政治制度演变呈现出由蒙古旧制逐步向汉制靠拢的过程,同时又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下是其制度演变的主要脉络及特点: 一、建国初期的蒙古旧

亦黑迷失航海使

元朝元朝

亦黑迷失是元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使节,其航海活动主要发生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以下根据史实对其航海使节生涯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与身份1. 族

元朝的刑罚体系

元朝元朝

元朝的刑罚体系在继承前代法律的基础上,融合了蒙古习惯法与中原传统法制,形成了具有多元特色的制度。其核心法律文件《至元新格》和《大元通制》对刑

元代的军事制度

元朝枢密院

元代的军事制度是蒙古帝国军事体系与中原传统兵制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和中央集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军队编制 元军主要

元朝的政治制度演变

元朝元朝

元朝的政治制度演变呈现出由蒙古旧制逐步向汉制靠拢的过程,同时又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下是其制度演变的主要脉络及特点: 一、建国初期的蒙古旧

亦黑迷失航海使

元朝元朝

亦黑迷失是元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使节,其航海活动主要发生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以下根据史实对其航海使节生涯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与身份1. 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