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玄奘西行与大唐西域记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8-08 | 阅读:8341次
历史人物 ► 玄奘

玄奘西行与《大唐西域记》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与佛教传播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历史价值、学术贡献及国际影响深远。以下从背景、历程、内容及影响等多维度展开分析:

玄奘西行与大唐西域记

一、玄奘西行的背景与动因

1. 佛教经典的缺失

隋末唐初,汉译佛经存在大量义理分歧,尤其对瑜伽行派(唯识宗)经典阐释不足。玄奘在洛阳、长安研学期间深感“圣典隐晦,译文多谬”,决心西行求取《瑜伽师地论》等原始典籍。

2. 政治环境的转变

唐朝初期虽实行“禁边政策”,但贞观三年(629年)关中饥荒导致朝廷放宽出境限制,玄奘趁机随灾民队伍离开长安,未获官方批准而“偷渡”出境,体现出其坚定的宗教信念。

二、西行路线与关键节点

1. 陆路穿越

经河西走廊至瓜州,偷越玉门关,穿越莫贺延碛(今哈密沙漠),九死一生抵达高昌国。高昌王麹文泰给予丰厚资助,并与其结为兄弟,促成玄奘后续行程。

2. 中亚文化交流

途经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见证西突厥汗庭,在飒秣(撒马尔罕)接触拜火教,于犍陀罗(巴基斯坦白沙瓦)考察希腊化佛教艺术遗迹,体现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融。

3. 印度研学

那烂陀寺留学五年,师从戒贤法师系统学习唯识学说,并巡礼菩提伽耶、鹿野苑等佛教圣地。在曲女城无遮大会辩经中获“大乘天”称号,确立学术权威。

三、《大唐西域记》的史学价值

1. 地理志典范

全书12卷,记载138国(含传闻28国),涵盖中亚、南亚山川地貌、城邦方位、物产气候等。如精确描述印度“五部分野”地理观,记录阿旃陀石窟、阿育王石柱等古迹。

2. 社会人类学资料

详述各国制度民俗,如突厥“毡帐穹庐”、印度种姓制度、迦湿弥罗的“求那教法”。对西域小国如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的记载,为研究丝路乐舞提供一手史料。

3. 佛教史勘验标准

考证佛陀生平遗迹,厘清“八王分舍利”等事件,纠正中土对印度佛教的讹传。记载当时印度佛教部派分布(如大众部盛行于摩揭陀),成为后世研究印度佛教衰微前夜的关键文献。

四、跨国影响与学术遗产

1. 国际学术协作

玄奘弟子辩机协助整理《大唐西域记》,波斯裔官员阿罗憾曾参与翻译。19世纪起英法学者据此定位那烂陀寺遗址,斯坦因称其为“中亚考古的灯塔”。

2. 文本传播体系

历代有藏文、回鹘文译本,日本僧圆仁将其列为求法必读。现代已出版英、法、日等20余种语言译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玄奘路线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3. 跨学科启示

书中记录的于阗玉矿开采、印度砂糖制法等技术细节,为科技史研究提供参照。对中亚古城如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的记载,成为研究中古粟特商业网络的重要佐证。

玄奘西行不仅是个体宗教行为,更标志着唐代文明开放性的巅峰。《大唐西域记》的实证精神与全球视野,至今仍是丝路研究不可替代的经典文本。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朝书法艺术流变 | 下一篇:钱塘江潮与吴越国

玄奘西行与大唐西域记

唐朝玄奘

玄奘西行与《大唐西域记》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与佛教传播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历史价值、学术贡献及国际影响深远。以下从背景、历程、内容及影响等多维度

周昉仕女画雍容

唐朝周昉

周昉是中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仕女画家,其作品以"浓丽丰肥"的独特风格成为唐代宫廷审美典范。作为贵族出身的画家,他的创作深刻反映了盛唐至中唐社会文化

杜牧与唐朝的诗词繁荣时期

唐朝唐朝

杜牧(803—852年)是晚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活跃于唐朝诗词繁荣的“中晚唐时期”。唐代诗词的鼎盛阶段通常以开元盛世(713—741年)至大中末年(

高适边塞壮士吟

唐朝高适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以雄浑豪放、真实反映边塞生活而著称。《边塞壮士吟》并非高适原诗标题,但其边塞诗如《燕歌行》《塞上》《塞下曲》

玄奘西行与大唐西域记

唐朝玄奘

玄奘西行与《大唐西域记》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与佛教传播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历史价值、学术贡献及国际影响深远。以下从背景、历程、内容及影响等多维度

玄奘西行与文化交流

唐朝玄奘

玄奘西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佛教求法活动之一,也是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唐代著名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