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服饰等级制度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20 | 阅读:3190次历史人物 ► 周礼
西周的服饰等级制度是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饰的材质、颜色、纹饰、配饰等差异,严格区分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体现了"以礼治国"的政治理念。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及扩展知识:
1. 材质与颜色的等级区分
天子:独占玄衣纁裳(黑红色上衣配浅绛色下裳),使用最高级的丝帛,冬裘夏葛,裘皮以狐白裘为最尊。
诸侯:缁衣(深青色)配赤芾(红色蔽膝),可用狐黄裘、羔裘等次级裘皮。
士大夫:靑衣(浅青色)素裳,配素色蔽膝,材质多为细麻或普通丝织品。
庶民:仅限粗麻布(褐衣)或未经染色的本色织物,禁止使用鲜艳色彩。
2. 章纹与配饰的礼制规范
冕旒制度:天子十二旒,诸侯九旒,上大夫七旒,下大夫五旒,士无旒。每旒穿玉珠数量亦有等差。
蔽膝等级:天子用朱芾(赤红色),诸侯黄朱芾,大夫赤芾,士褐芾,材质从丝革到皮革逐级降低。
玉器佩戴:组佩中以珩璜体系区分身份,天子用全佩(珩、璜、琚、瑀俱全),士人仅能佩单件杂佩。
3. 冠制与鞋履的细节差异
冠:天子戴冕冠,诸侯用冕或弁(视场合),士戴爵弁或皮弁。庶民仅能裹巾或秃露发髻。
舄履:天子赤舄(双层底饰金),诸侯白舄,大夫青絇履,士黑屦,庶民穿草鞋或裸足。
4. 特殊场合服饰规定
祭祀时,"六冕"体系严格对应身份:大裘冕(祭天)唯天子可用,衮冕(9章纹)为诸侯,鷩冕(7章)为卿大夫。
丧服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通过布料粗细和服期长短体现亲疏关系。
扩展知识:
西周首创"十二章纹"雏形(日、月、星辰等),但实际应用较商代更系统化。
《周礼·春官》记载司裘、典丝等官职专职管理服饰生产,确保等级制度执行。
考古发现如绛县倗国墓地出土的麻质褐衣与玉组佩,印证了文献记载的等级差异。
这一制度通过视觉符号强化宗法秩序,其影响延续至汉唐,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核心特征之一。
文章标签: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