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三国
胡遵

[三国] 胡遵

胡遵,字以道;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魏卫将军。景初二年(238),辽东公孙渊反,司马懿遣遵等击破其将卑衍、杨祚。嘉平四年(252)冬十一月,诏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吴。十二月,吴
► 胡遵个人资料 ► 胡遵历史事件 ► 胡遵历史百科

祝融夫人

[三国] 祝融夫人

祝融夫人是罗贯中的中国古典历史题材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据传说为火神祝融氏后裔,南蛮王孟获之妻。武艺高强,善使飞刀,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曾与孟获一起抵
► 祝融夫人个人资料 ► 祝融夫人历史事件 ► 祝融夫人历史百科

庞统

[三国] 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
► 庞统个人资料 ► 庞统历史事件 ► 庞统历史百科

[三国] 曹魏

曹魏(英文:Cao Wei Dynasty),是三国时期据有北方的割据政权。始于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篡汉为魏。至265年魏被司马炎篡夺,改号为晋。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
► 曹魏个人资料 ► 曹魏历史事件 ► 曹魏历史百科

[三国] 夏口之战

夏口之战是东汉末年军阀孙权和刘表之间的一场战役。203年,孙权对江东的控制已稳固,便将谋士鲁肃提出过的战略付诸实际,试图征服刘表部将黄祖把守的江夏郡(今湖北云梦)。孙权命凌操率领先锋舰队先行,自己随大船缓
► 夏口之战个人资料 ► 夏口之战历史事件 ► 夏口之战历史百科

夏侯威

[三国] 夏侯威

夏侯威(生卒年不详,)字季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为夏侯渊第四子。夏侯威性格任侠,历荆、兖二州刺史,并与曹丕、曹植等相友善。其时泰山人羊祜,博学能属文,善谈论;夏侯威深异其才,乃
► 夏侯威个人资料 ► 夏侯威历史事件 ► 夏侯威历史百科

关羽

[三国] 关羽

关羽(约162-220年),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国,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魏国,曾围襄
► 关羽个人资料 ► 关羽历史事件 ► 关羽历史百科

毌丘俭

[三国] 毌丘俭

毌丘俭(Guànqiū Jiǎn,?-255年),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继承父毌丘兴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后,上疏劝魏明帝停止加建皇宫的工程,升为荆州刺史。
► 毌丘俭个人资料 ► 毌丘俭历史事件 ► 毌丘俭历史百科

[三国] 卫瓘

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西晋时重臣、书法家。曹魏尚书卫觊之子。卫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于魏国仕官,历尚书郎、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后以镇西军司、监
► 卫瓘个人资料 ► 卫瓘历史事件 ► 卫瓘历史百科

[三国] 黄琼

黄琼(86年—164年),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时期名臣,尚书令黄香之子。因父亲关系任太子舍人、五府共同征辟,都不应。永建年间,被征拜为议郎,迁尚书仆射,进位尚书令。又出任魏郡太守。建
► 黄琼个人资料 ► 黄琼历史事件 ► 黄琼历史百科

[三国] 王蕃

王蕃,身高162cm,狮子座,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主持人。
► 王蕃个人资料 ► 王蕃历史事件 ► 王蕃历史百科

[三国] 司马通

司马通(生卒年待考),字雅达,河内温县人,魏安城亭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之子,司马朗、司马懿之弟,当时兄弟八人称“司马八达”。
► 司马通个人资料 ► 司马通历史事件 ► 司马通历史百科

曹衮

[三国] 曹衮

曹衮(?―235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异母弟,母杜夫人。初封平乡侯,后历封东乡侯、赞侯、赞公、北海王、赞王、濮阳王、中山王。青龙元年(233年),曹衮因犯
► 曹衮个人资料 ► 曹衮历史事件 ► 曹衮历史百科

陈武

[三国] 陈武

陈武(178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后来在孙权部下任职。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
► 陈武个人资料 ► 陈武历史事件 ► 陈武历史百科

[三国] 徐干

徐干(170年-217年),字伟长,汉末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其著作《中论》,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此幅画像取自清代修《浙
► 徐干个人资料 ► 徐干历史事件 ► 徐干历史百科

  • <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