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崇儒斥玄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20 | 阅读:1186次历史人物 ► 周续之
范宁崇儒斥玄,指的是东晋学者范宁推崇儒家学说而排斥玄学的历史现象。
1. 范宁的儒学背景与立场
范宁(339—401),字武子,东晋经学家,以注解《春秋穀梁传》闻名。他是正统儒学的坚定捍卫者,主张恢复汉代经学的严谨学风,反对当时盛行的玄学清谈。范宁认为玄学空谈“虚无”“自然”,削弱了儒家的纲常和社会责任,导致士大夫脱离实际政务,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2. 玄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东晋时期,玄学(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结合儒家观念的哲学思潮)在士族阶层广泛流行。名士如王弼、何晏等倡导“贵无论”,强调“得意忘言”,但后期逐渐演变为脱离现实的清谈,甚至成为门阀士族逃避责任的借口。范宁对此极为不满,批评玄学“蔑弃典文,诬罔先王”。
3. 范宁对玄学的批判
学术层面:范宁指责玄学曲解经典,用老庄思想附会儒家文本,破坏了经学的正统性。他在《春秋穀梁传集解》中坚持汉代注经传统,强调礼制与实践。
社会层面:他认为玄学导致“浮华相竞,风俗颓靡”,士人沉迷辩难玄理,忽视治国安民的实务,应对西晋灭亡和东晋衰乱负责。
政治影响:范宁曾上疏晋孝武帝,要求禁止“虚诞之俗”,主张以儒术选拔官员,重建社会秩序。
4. 历史意义与局限
范宁的立场反映了儒学与玄学的冲突。他试图通过学术和政治手段恢复儒家权威,但东晋门阀政治下玄学仍有深厚基础。其子范晔在《后汉书》中进一步弘扬儒家史学观,形成家族学术传统。不过,范宁对玄学的全盘否定略显偏激,未能认识到玄学在思辨哲学上的贡献。
扩展知识
与范宁同时代的儒家学者如孙盛、干宝也批判玄学,但范宁的经学成就最为突出。
南朝刘宋时期,玄儒逐渐合流,如周续之兼治《老》《易》,标志着思想界的调和趋势。
范宁的《穀梁传注》被唐代官方列为“九经”注疏之一,影响后世科举。范宁的批判是儒学在玄风盛行下的自救努力,也为唐代儒学复兴埋下伏笔。
文章标签:
上一篇:建安元年群雄割据形势加剧 | 下一篇:薛道衡诗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