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甘誓大战启立威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20 | 阅读:2353次
历史人物 ► 甘誓

甘誓》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献,记载了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地发布的誓师之辞。这场战役是夏启巩固王权、确立世袭制的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甘誓大战启立威

一、历史背景与政治意义

1. 夏启继位与禅让制终结

禹死后,其子启通过武力击败伯益(禹原定的禅让继承人),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这一举动打破了原始部落联盟的禅让传统,标志着“家天下”的开始。

*补充知识*:据《竹书纪年》记载,启的夺权并非一帆风顺,东夷部落有扈氏以“违背尧舜传统”为由公开反对,成为其首要征伐对象。

2. 有扈氏的反抗

有扈氏为关中地区的强大部族(一说在今陕西户县),其反抗代表着旧联盟势力对世袭王权的抵制。启在甘地(河南郑州或陕西鄠县)集结军队,通过《甘誓》宣告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的罪状,赋予战争合法性。

二、《甘誓》的军事与法律价值

1. 早期军事制度的体现

誓辞中“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反映了夏代已存在严格的军阵分工(车战的左、右翼配置),并强调军纪严明。

*考古佐证*: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兵器(戈、镞)和车马器,印证了夏代战争规模的提升。

2. 天命观的强化

启宣称“天用剿绝其命”,将征伐与“天命”结合,为后世“君权神授”思想奠定基础。这种意识形态建构是夏商周三代统治合法性的核心。

三、结果与影响

1. 夏朝统治的巩固

启最终击败有扈氏,《史记·夏本纪》载“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使各方部族被迫承认世袭制。夏王朝通过分封同姓贵族(如斟鄩氏)进一步强化控制。

2. 历史评价的两面性

- 墨子批评启“淫溢康乐”,暗示其通过暴力手段攫取权力。

- 正面:儒家将夏启塑造为“承天受命”的圣王,《甘誓》被视为“吊民伐罪”的典范,影响后世如《汤誓》《牧誓》的文书模式。

延伸思考:考古与争议

二里头文化与夏朝的对应关系仍有争议,但学界普遍认为其代表晚期夏文化。甘誓之战可能反映了中原文明与周边部族的早期冲突。

《甘誓》文字经周代儒家整理,但其核心内容(如“六事之人”等官职)可能保留夏代原始军政特征。

这场战役不仅确立了世袭王权的不可撼动性,也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天命”与“德治”的 discourse(话语体系)提供了早期范本。

文章标签:

上一篇:刘长佑的传奇事迹 | 下一篇:周惠王姬阆复国

禹王治水定九州

夏商大禹

禹王治水定九州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主要记载于《尚书·禹贡》等先秦文献。以下依据史料和考古研究展开说明:1. 历史背景与洪水记载

后羿代夏窃国柄

夏商少康中兴

后羿代夏是中国上古历史中一次重要的政权更迭事件,体现了夏王朝中期的政治动荡与部落权力博弈。据《左传》《史记》等文献记载,这一事件发生在约公元

甘誓大战启立威

夏商甘誓

《甘誓》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献,记载了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地发布的誓师之辞。这场战役是夏启巩固王权、确立世袭制的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报丙延祚续商脉

夏商外丙

"报丙延祚续商脉"这一表述涉及中国古代的祭祀传统与政治文化,需结合商周时期的卜筮制度和"祚"的概念进行解析。以下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延展知识三个

甘誓大战启立威

夏商甘誓

《甘誓》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献,记载了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地发布的誓师之辞。这场战役是夏启巩固王权、确立世袭制的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夏商时期战争与军事策略探讨

夏商甘誓

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文明的萌发阶段,其战争与军事策略对后世影响深远。尽管史料有限,但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仍可梳理出这一时期军事发展的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