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怛罗斯之战败大食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5-18 | 阅读:2454次
历史人物 ► 唐朝

怛罗斯之战是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于751年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附近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此战以唐军失败告终,对中亚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怛罗斯之战败大食

一、背景与起因

1. 唐朝的西域扩张

唐玄宗时期(713-756年在位),唐朝通过设立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控制中亚,与吐蕃、突骑施等势力争夺霸权。高仙芝任安西节度使期间(747-751年),多次远征帕米尔以西,试图巩固唐朝影响力。

2. 大食的东进政策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750年取代倭马亚王朝)向中亚扩张,与唐朝利益发生冲突。石国(今塔什干)原为唐朝属国,因高仙芝背信攻灭其都城(750年),引发中亚诸国不满,石国王子向大食求援。

二、战役经过

1. 双方兵力对比

- 唐军:约3万人,以汉军为主力,配属葛逻禄、拔汗那等突厥系盟军,装备精良的陌刀队与兵。

- 大食军:约10万(阿拉伯史料称20万,可能夸大),以呼罗珊军团为核心,包括波斯、中亚仆从军,骑兵占优。

2. 关键转折点

战役持续五日,初期唐军凭借纪律与战术优势占据上风。第四日葛逻禄部突然倒戈,与大食军夹击唐军侧翼,导致唐军阵型崩溃。高仙芝率残部突围,仅数千人撤回安西。

三、影响与争议

1. 中亚权力重组

唐朝丧失对帕米尔以西的控制,但仍在西域保留据点(如龟兹)至790年代。大食未乘胜东进,因需应对内部分裂(如波斯人反抗)。

2. 技术传播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唐军造纸工匠,将技术传入撒马尔罕。近年研究显示,阿拉伯人早已通过此前战争获取造纸术,此战更多是象征性节点。

3. 军事技术分析

唐军步兵依赖陌刀方阵对抗骑兵,但在远程补给与机动性上逊于大食骑兵。阿拉伯军队的轻骑兵与战术更适应中亚地形。

四、后续发展

安史之乱(755年)加速唐朝退出中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走廊。

大食方面:此战未改变其主力西调对抗拜占庭的战略,中亚由地方总督实际控制。

文化交融:战后粟特商人与穆斯林学者沿丝绸之路活跃,推动伊斯兰文明与东亚交流。

怛罗斯之战并非单纯的“文明冲突”,而是两大帝国边疆博弈的缩影。其历史意义更多体现在地缘平衡的调整,而非技术或文化的单向传播。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渊太原起兵反 | 下一篇:十国间的政治联盟与势力博弈研究

鉴真和尚:唐代的东渡高僧

唐朝和尚

鉴真和尚(688-763年)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律宗高僧,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将佛教戒律及唐代先进文化传播至日本,被日

盛唐时期的开放包容与民族融合

唐朝哥舒翰

盛唐时期(713-766年,以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为核心)的开放包容与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多元文化交汇的典范。这一时期的社会氛围、制度设计和外交政

怛罗斯之战败大食

唐朝唐朝

怛罗斯之战是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于751年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附近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此战以唐军失败告终,对中亚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

武则天称帝改周

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改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通过政治手段实现改朝换代的重大事件。公元690年,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

怛罗斯之战败大食

唐朝唐朝

怛罗斯之战是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于751年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附近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此战以唐军失败告终,对中亚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

薛涛:唐朝才女与诗人的人生印记

唐朝唐朝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唐代著名女诗人、乐妓,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她才华横溢,诗作清丽婉约,尤以笺纸制作闻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