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越国复仇战国雄心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5-15 | 阅读:6621次
历史人物 ► 越国

越国复仇:战国雄心

越国复仇战国雄心

越国的复仇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段充满权谋与血泪的历史,核心人物是越王勾践。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国,勾践被迫投降,沦为吴国奴仆。此后,他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在公元前473年灭吴复仇,成为春秋末期最后一位霸主。

史实背景与关键事件

1. 吴越世仇:吴国(今江苏)与越国(今浙江)长期敌对。勾践之父允常曾与吴王阖闾交战,阖闾在槜李之战中负伤而死,其子夫差誓要复仇。

2. 夫椒之战:勾践不听范蠡劝阻,主动攻吴,结果惨败,被迫求和,携妻入吴为质,受尽屈辱。

3. 卧薪尝胆:勾践归国后,睡柴草、尝苦胆,励精图治。文种提出“灭吴九术”(如贿赂吴臣、削弱粮储),范蠡训练军队,越国逐渐恢复国力。

4. 吴国衰败:夫差沉迷争霸中原(如黄池会盟),忽视越国威胁,又听信伯嚭谗言杀害伍子胥,导致内部空虚。

5. 灭吴复仇: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国主力北上时偷袭,后经多次战役,最终围困姑苏城,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战国雄心的延续

越国灭吴后,勾践北上徐州会盟诸侯,周天子赐胙(祭肉),承认其霸主地位。但进入战国时代后,越国内乱频发(如诸咎之乱),国力衰退,最终在公元前306年被楚国吞并。

历史评价

勾践的复仇被视为“隐忍韬略”的典范,但越国未能像晋、楚那样转型为战国强国,其兴衰反映了小国在乱世中生存的局限性。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但也指出其“性忌”导致功臣文种、范蠡出走。

若需进一步细节(如具体战役、人物关系),可补充说明。

文章标签:

上一篇:西周名将召公赋彩传奇 | 下一篇:长城修建防御工程壮举

合纵连横战国外交策略揭秘

春秋战国合纵

合纵连横:战国外交策略揭秘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最激烈的阶段之一,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之间通过复

秦国统一六国征战纪实

春秋战国秦国

秦国统一六国的征战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历时十余年(前230—前221年),通过系统性战略与军事改革最终完成。以下是基于《史记》等史料的纪实与分

围魏救赵策略斗

春秋战国魏国

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策略,出自公元前354年齐魏桂陵之战。该策略由齐国军师孙膑提出,核心思想是通过攻击敌方要害迫使其回援,从而化解盟友危

鬼谷子与战国纵横家:政治谋略与智慧之源

春秋战国战国

鬼谷子与战国纵横家:政治谋略与智慧之源 作为战国时期最具神秘色彩的思想家与谋略家,鬼谷子(约公元前400年—前320年)及其代表的纵横家学派,对中国古

吴越国的海洋贸易兴盛史

五代十国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作为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的重要政权,其海洋贸易的兴盛与地理环境、政权政策及区域经济需求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海洋贸易

汉与南越国交战

汉朝越国

汉朝与南越国的战争是西汉时期中央政权与南越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重要军事冲突,其过程反映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政治格局的演变。以下是基于《史记》《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