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鳌拜专权被擒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7-20 | 阅读:1152次
历史人物 ► 鳌拜

鳌拜清朝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他在顺治康熙两朝权势极大,最终因专权跋扈被少年康熙帝设计擒拿。这一事件反映了清初皇权与权臣之间的激烈斗争,也是康熙帝亲政的关键转折点。

鳌拜专权被擒

鳌拜的崛起与专权:

1. 军功显赫:作为满洲镶黄旗人,鳌拜早年追随皇太极征战,在松锦大战、入关灭明等战役中立下战功,晋封公爵。

2. 辅政大臣身份:顺治帝驾崩后,与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担任辅政大臣,辅佐8岁的康熙帝。

3. 党同伐异:利用权势排斥异己,1686年逼迫同为辅政的苏克萨哈自尽,逐渐独揽大权。

4. 把持朝政:擅自决定官员,甚至多次驳回康熙帝的旨意,史载"凡事在家议定,然后施行"。

康熙帝的应对策略:

1. 隐忍布局:表面装作沉迷摔跤游戏,暗中训练少年侍卫(布库少年)。

2. 政治准备:先联合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争取到部分朝臣支持。

3. 时机选择:等待鳌拜党羽分驻外地时发动行动。

擒拿过程:

1687年五月(康熙八年),康熙帝以议事为名召鳌拜入宫。当鳌拜进入武英殿时,预先埋伏的布库少年突然发难,将其擒获。随后立即控制其党羽班布尔善等人。

后续处置:

1. 审讯定罪:列出三十条大罪,本应处死,康熙帝念其旧功改为禁锢。

2. 党羽清算:处死主要党羽九人,其余革职查办。

3. 政治改革:废除辅政大臣制度,确立皇帝直接掌权的体制。

历史影响:

1. 标志着康熙帝真正掌握实权,开启"康乾盛世"的序幕。

2. 有效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权现象,强化了皇权集中。

3. 为后续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等重要历史事件奠定政治基础。

4. 展现康熙帝的政治智慧,其"欲擒故纵"的策略成为后世帝王权术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清史稿》等史料可能存在为尊者讳的情况,现代研究认为鳌拜的"专权"在一定程度上是维护满洲旧制的表现,与康熙的汉化政策存在根本冲突。这场政变实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权力角逐。

文章标签:专权

上一篇:戚继光抗倭名将 | 下一篇:王亥服牛兴贸易

康有为维新思想

清朝康有为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19世纪末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其核心是“托古改制”与“君主立宪”,旨在通过改良而非革命的方式实现国家富强。以下从多个方

鳌拜专权被擒

清朝鳌拜

鳌拜是清朝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他在顺治、康熙两朝权势极大,最终因专权跋扈被少年康熙帝设计擒拿。这一事件反映了清初皇权与权臣之间的激

辛酉政变权力争夺内幕揭秘

清朝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1861年)是清末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等人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彻底改变了晚清政治格局。其权力争夺内幕可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展开分析:1. 背景

慈禧太后与晚清政治变革

清朝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是晚清政治变革中的核心人物,其统治(1861—1908年)贯穿了太平天国运动后的“同治中兴”、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和庚子事变等重大历史事

鳌拜专权被擒

清朝鳌拜

鳌拜是清朝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他在顺治、康熙两朝权势极大,最终因专权跋扈被少年康熙帝设计擒拿。这一事件反映了清初皇权与权臣之间的激

康熙智擒鳌拜

清朝鳌拜

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是清朝康熙皇帝年少时期的一个英勇事迹。接下来,将详细描绘这一历史事件的始末。康熙皇帝年幼继位后,面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