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五代书法名家柳公权传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20 | 阅读:9938次
历史人物 ► 柳公权

五代书法名家柳公权

五代书法名家柳公权传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历经唐朝八位皇帝,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生平经历

柳公权出身官宦世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他幼年聪颖,十二岁能作辞赋,元和初年(806年)举进士,初仕秘书省校书郎。穆宗即位后,召为右拾遗,兼翰林侍书学士。其主要活动在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历仕宫廷二十六载。

柳公权以书法见重于世,其官职也多与书法相关。文宗李昂在位时,柳公权曾任翰林学士承旨,成为皇帝的书法老师。官至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工部尚书,封河东郡公。晚年遭贬,任太子少师,故世人称其为"柳少师"。

书法成就

柳公权以楷书著称于世,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吸收欧阳询、颜真卿等名家之法,融会贯通,自创新意,形成了独特的"柳体"。他的书法骨力劲健,结构严谨,笔画清劲峻拔,与颜真卿的雄强宽博风格相互辉映,世称"颜筋柳骨"。

现存柳公权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有:

1. 《玄秘塔碑》(841年撰文并书写),现存西安碑林

2. 《神策军碑》(843年立)

3. 《金刚经刻石》(824年刻)

4. 《冯宿碑》

5. 《碑》(829年书)

柳公权传世墨迹不多,仅有《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少量作品流传至今。宋代《宣和书谱》记载当时的御府收藏的柳公权书法作品有几十件,但大多已失传。

书法特点与影响

柳公权书法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严谨:字形中宫收紧,四边伸展,主笔突出,重心稳固,具有极强的形式美感。

2. 笔法独特:横画瘦硬挺健,撇捺开张,竖画挺拔有力,折画方硬峻峭,创造了独特的"柳式勾连"。

3. 刚劲优雅:将颜真卿的雄浑与欧阳询的险劲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刚柔并济风格。

4. 对称平衡:在视觉对称性和力感均衡上达到高度和谐,展现出唐代楷书的精美极致。

柳公权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五代杨凝式、宋代蔡襄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曾学习过柳体。明清两代科举中,"二王"、欧、颜、柳、赵等字体被定为馆阁体范本,成为士子必修的书法课目。

轶事典故

1. 笔谏事迹: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回答:"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巧妙地将书法与政治品格联系起来,史称"笔谏",传为美谈。

2. 性情刚直:柳公权为人刚正不阿。担任右拾遗时,唐穆宗怠于政事,他与其他谏官多次进谏;任翰林侍书学士时,文宗问他外议,他直言朝政得失。

3. 才华横溢:柳公权不仅工书,也善诗赋,现存《全唐诗》收其诗二首,《全唐文》收其文六篇。

4. 家传书法:其兄柳公绰、侄柳仲郢、侄孙柳知微、柳知自皆善书,形成家族书法传统。

后世评价

王铎称:"柳书筋骨太露,不免支离,宜米南宫抑之,然策勋、冯宿、李抱玉诸碑,筋骨胜韵自足。"苏轼评:"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米芾则认为:"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柳公权以严谨的楷书风格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其书法与人格魅力共同塑造了一代宗师的形象。他的"心正笔正"理论不仅成为书法要诀,更被视为一种处世之道。

文章标签:书法名家

上一篇:尉迟恭门神传说 | 下一篇:宋蒙崖山海战亡国

南唐艺术繁荣及其影响

五代十国李煜

南唐(937—975年)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重要政权,虽国祚仅38年,却在文化艺术领域成就斐然,其影响远超政治寿命。南唐的艺术繁荣与其统治者(尤其是中

十国楚史话:马殷建立楚国之路

五代十国马殷

马殷建立楚国之路是五代十国时期地方政权崛起的典型案例,其过程展现了晚唐藩镇割据的延续与南方政权的生存智慧。以下分几个方面详述: 一、马殷的早期

五代书法名家柳公权传

五代十国柳公权

五代书法名家柳公权传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生于唐代宗

杜牧的盛世华章

五代十国杜诗

杜牧(803—852年)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于中唐衰颓之际,却以诗笔回溯盛唐气象,其作品既承载对昔日繁华的

五代书法名家柳公权传

五代十国柳公权

五代书法名家柳公权传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生于唐代宗

柳公权创柳体

唐朝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他创立的“柳体”楷书是中国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