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专权乱政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20 | 阅读:2996次历史人物 ► 赵高
赵高是秦朝著名的权宦,其专权乱政直接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作为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的早期典型案例,赵高的行为具有多重政治维度:
首先,赵高通过操控皇权实现专权。秦始皇病逝后,他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逼死扶苏,拥立胡亥(秦二世)即位。作为郎中令,他利用二世昏庸,通过"指鹿为马"等手段清除异己,《史记》记载"群臣畏高,莫敢言其过",使朝堂完全被其掌控。
其次,赵高系统破坏秦政制度。他怂恿二世诛杀蒙恬、冯去疾等重臣,导致中央权力真空;废除"以法治国"传统,滥施严刑峻法,《汉书》批评其"变更律令,务为刻深";更通过"税民深者明吏"的政策加剧民变,直接引发陈胜吴广起义。
其三,赵高的权力结构具有典型宦官政治特征。他设立"中丞相"职位自任,打破秦朝不设丞相的旧制;控制禁军与符玺,垄断诏令出入;其家族赵成、赵亥等皆居要职,形成宦官家族集团。这种权力模式为东汉及唐代宦官专权提供了先例。
从历史影响看,赵高乱政导致三大恶果:中央权威崩溃,郡县制运转失灵;军事指挥系统瘫痪,章邯等将领陷入政治困境;最终引发统治集团内讧,酿成望夷宫之变。其专权本质是皇权绝对化背景下,行政系统对君权制约失效的产物,暴露出早期帝制政体的结构性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发现的里耶秦简显示,赵高当政时期地方行政文书明显减少,印证了其统治期间国家治理能力的衰退。这一案例也为后世提供了权力制衡机制建设的重要镜鉴。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