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孟尝君鸡鸣狗盗脱险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29 | 阅读:5805次
历史人物 ► 孟尝君

孟尝君田文)凭借"鸡鸣狗盗"脱险的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谋略案例。这一事件发生在齐湣王时期(约公元前300年),展现了孟尝君对人才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和危机处理智慧。

孟尝君鸡鸣狗盗脱险

具体经过如下:孟尝君作为齐国相国出使秦国时,秦昭王因忌惮他的才能而将其软禁。面临性命之危,孟尝君通过门客中的"鸡鸣者"模仿公鸡报晓,配合擅长钻狗洞盗窃的"狗盗者"窃取白狐裘,成功贿赂秦王宠妃获得释放。当他们连夜逃至函谷关时,又是"鸡鸣者"模仿鸡叫促使守关士兵提前开门,使追兵赶到时孟尝君已成功脱险。

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值得深入分析:

1.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既有冯谖等高士,也有"鸡鸣狗盗"之徒,体现其"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务实理念。

2. 事件反映了秦国"远交近攻"战略下对六国人才既利用又防范的矛盾心理。秦昭王最初欲杀孟尝君,正体现其对东方士人影响力的忌惮。

3. 地理上,函谷关作为秦国东部门户,开关时间严格遵循鸡鸣报晓的传统,这种制度缺陷被孟尝君巧妙利用。

4. 从政治学角度看,此事件印证了《鬼谷子》"用人之智去其诈"的思想,孟尝君对特殊人才的储备,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政治智慧。

延伸知识:

唐代韩愈在《祭田横墓文》中"当赢氏之失鹿,得一士而可王"正是对这种不拘一格用人才观念的呼应。

宋代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批评"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反映不同时代对人才标准的认识差异。

现代管理学研究认为,孟尝君团队中的"非传统人才"实际上承担了"组织冗余"功能,这种人力资源储备策略在危机时刻显示出特殊价值。

这一典故对后世影响深远,"鸡鸣狗盗"成为代指微小技能或应急手段的成语,而其中体现的危机应对思维,至今仍为政治学和行政管理研究提供启示。孟尝君通过这次脱险经历,后来在齐、魏两国间纵横捭阖,最终奠定其"战国四公子"的历史地位。

文章标签:

上一篇:召公奭燕国奠基 | 下一篇:刘邦约法三章

合纵连横战国外交策略揭秘

春秋战国合纵

合纵连横:战国外交策略揭秘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最激烈的阶段之一,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之间通过复

秦国统一六国征战纪实

春秋战国秦国

秦国统一六国的征战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历时十余年(前230—前221年),通过系统性战略与军事改革最终完成。以下是基于《史记》等史料的纪实与分

围魏救赵策略斗

春秋战国魏国

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策略,出自公元前354年齐魏桂陵之战。该策略由齐国军师孙膑提出,核心思想是通过攻击敌方要害迫使其回援,从而化解盟友危

鬼谷子与战国纵横家:政治谋略与智慧之源

春秋战国战国

鬼谷子与战国纵横家:政治谋略与智慧之源 作为战国时期最具神秘色彩的思想家与谋略家,鬼谷子(约公元前400年—前320年)及其代表的纵横家学派,对中国古

战国四公子之孟尝君探秘

春秋战国孟尝君

孟尝君(?—前279年),本名田文,战国时期齐国宗室大臣,齐威王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以"战国四君子"之一闻名于世。作为齐国重要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其

孟尝君鸡鸣狗盗出关

春秋战国孟尝君

孟尝君“鸡鸣狗盗出关”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反映了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的现实作用。 1. 背景与事件经过 孟尝君田文为齐国宗室,以招揽门客三千闻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