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疏勒城坚守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19 | 阅读:2761次历史人物 ► 班超
耿恭疏勒城坚守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一场防御战,展现了汉军将士的坚韧与忠勇。建初元年(76年),匈奴与车师联合围攻疏勒城(今新疆奇台县境内),校尉耿恭率领数百汉军孤军奋战,创造了以少敌多的军事奇迹。以下是该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历史意义:
1. 战前背景
东汉初年,西域局势动荡。永平十八年(75年),匈奴单于趁汉明帝去世之机,联合车师国进攻西域都护陈睦,杀害汉朝官员,随后围攻疏勒城。耿恭作为留守将领,面临孤立无援的局面。
2. 防御策略
耿恭利用疏勒城地势险要的特点,加固城防,并挖掘深井解决水源问题(史载"穿井十五丈得水")。当匈奴断水时,汉军榨马粪汁解渴,最终凿井成功,瓦解了敌军的围困计划。
3. 激战过程
- 汉军以毒箭还击匈奴,致使敌军恐慌,称"汉兵神,真可畏也"。
- 粮食耗尽后,将士煮食铠上的皮革充饥,仍坚守不屈。
- 建初元年正月,汉军援兵抵达时,城中仅余26人,最终仅13人生还玉门关。
4. 历史评价
范晔在《后汉书》中称赞:"恭之节义,亘古今所未有。"此战体现了"一卒毕力,千人莫当"的汉军气节,与班超在西域的行动共同维系了汉朝对西域的影响力。
5. 军事地理分析
疏勒城位于天山北麓,是汉军控制车师后王庭的战略支点。耿恭的坚持延缓了匈奴南下的步伐,为东汉后来"三通西域"奠定了基础。
此事件中的"十三将士归玉门"成为后世讴歌的悲壮史诗,唐代常引用此典,如李益《塞下曲》"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实为误记,实际暗合耿恭事迹的传播变形。考古发现显示,疏勒城遗址现存夯土城墙和汉代钱币,印证了史籍记载。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