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汉设河西四郡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20 | 阅读:1647次
历史人物 ► 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为巩固西北边防、加强丝路控制,于公元前121年至前67年逐步设立河西四郡,包括: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这一举措标志着汉朝对河西走廊的全面管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以下是详细内容:

汉设河西四郡

一、背景与战略目的

1. 军事防御:匈奴长期控制河西走廊,威胁关中。霍去病两次西征(前121年)击溃匈奴,夺取河西地区。

2. 丝路开发:河西走廊是连接西域与中原的咽喉,设郡后保障商道安全,促进东西方贸易(如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繁荣)。

3. 屯田实边:四郡设立后推行屯田政策,移民戍边,如“徙民充边”以巩固统治。

二、四郡的设立与职能

1. 武威郡(前121年设)

- 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取“武功军威”之意,威慑匈奴残部。

- 扼守陇西与河西走廊通道,后成为凉州刺史部治所。

2. 张掖郡(前111年设)

- 郡名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地理位置居中,是屯田重点区。

- 出土汉简显示,汉代在此设驿道、烽燧体系,管理严密。

3. 酒泉郡(前121年首批设立)

- 传说霍去病倒御酒入泉与将士共饮而得名。

- 郡治禄福(今酒泉肃州区),控制西域入口,玉门关、阳关均属其辖境。

4. 敦煌郡(前111年析酒泉郡置)

- 西部边陲重镇,设阳关、玉门关“两关”稽查商旅。

- 莫高窟、悬泉置遗址(汉代邮驿)反映其文化交通地位。

三、影响与后续发展

1. 边疆治理:四郡形成汉朝西北行政体系,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前60年)奠定基础。

2. 经济文化:中原农耕技术与冶铁术传入河西,带动当地开发;佛教经敦煌东传,促进文化交流。

3. 考古佐证:居延汉简、悬泉汉简详细记录了四郡的驻军、屯田及西域往来文书。

河西四郡的设立不仅拓展了汉朝疆域,更确立了中原王朝对西北的长期管辖框架,其历史作用延续至后世隋唐对丝路的经营。

文章标签:河西四郡

上一篇:赵高专权乱政 | 下一篇:陆逊:东吴智将,家族荣耀守护者

光武帝重建汉室

汉朝刘玄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作为东汉开国皇帝,其重建汉室的过程是东汉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以下从背景、过程、措施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

汉设河西四郡

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为巩固西北边防、加强丝路控制,于公元前121年至前67年逐步设立河西四郡,包括: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这一举措标志着汉朝对河西

马援南征平交趾

汉朝马援

马援南征平交趾是东汉初年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对岭南地区的稳定和汉朝疆域的巩固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 - 交趾局势

汉文帝仁政治国

汉朝晁错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以“文景之治”的开创者著称。其仁政治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轻徭薄赋 汉文帝即位后推行“与民休息”

汉设河西四郡

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为巩固西北边防、加强丝路控制,于公元前121年至前67年逐步设立河西四郡,包括: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这一举措标志着汉朝对河西

赵过推广代田法

汉朝汉武帝

赵过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农学家和农业改革家,活跃于汉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40—前87年)。他所推广的"代田法"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对提高土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