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寒浞杀羿篡夏权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19 | 阅读:8055次
历史人物 ► 寒浞

寒浞杀羿篡夏权是中国上古夏朝时期的一次重大政治变故,涉及有穷氏后羿与寒浞的权力斗争,反映了早期国家形成阶段的政权更迭特征。

寒浞杀羿篡夏权

1. 历史背景与羿摄夏政

夏朝太康时期因“失国”导致政权动荡,东夷有穷氏首领羿(非神话射日之羿)凭借武力入主夏都,挟持太康之弟仲康为傀儡,史称“后羿代夏”。羿擅射善战,但沉溺田猎,疏于政事,为寒浞篡权埋下伏笔。

2. 寒浞的崛起与夺权过程

寒浞为伯明氏弃子,因狡黠被羿收为义子并委以政事。他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夺权:

培植势力:拉拢羿的部属,与羿妻玄妻(纯狐氏)私通结盟;

架空羿权:借羿外出狩猎之机把持朝政,散布羿的恶政谣言;

武装政变:联合玄妻及亲信杀死羿,并残忍烹煮其子(一说将羿烹食),灭其宗族。

3. 寒浞的统治与覆灭

寒浞自立为“夏王”,分封其子浇、豷于过、戈二地。其统治延续了羿的暴政:

镇压反抗:剿杀夏遗臣伯靡等势力;

压迫夏族:追杀逃亡的夏后相(仲康之孙),导致相妻缗逃归有仍氏,生下少康

终遭反噬:少康成年后联合有鬲氏等部反攻,诛杀寒浞父子,史称“少康中兴”。

4. 史学争议与扩展知识

文献差异:事件主要见于《左传》《竹书纪年》,但《史记·夏本纪》未直接记载寒浞,可能因儒家“正统史观”刻意淡化;

考古印证:二里头文化三期(约前1800-前1600年)的宫殿废弃与重建,或与羿、寒浞之乱有关;

文化隐喻屈原《离》以“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讽喻权臣误国,折射后世对这段历史的评价。

5. 政治启示

寒浞代羿的循环印证了“暴力夺权难以持久”的规律,暴政与合法性缺失导致其迅速败亡,而少康以“夏祀正统”为旗帜的成功复国,体现了早期华夏族群对法统传承的重视。

文章标签:

上一篇:北京大清真寺建设与民族宗教关系探究 | 下一篇:褒姒入宫引发祸乱

外壬平乱稳朝局

夏商外壬

"外壬平乱稳朝局"这一表述看似指向中国古代政治史中的某次平定内乱、稳固政权的历史事件,但需要依据具体历史背景进行辨析。以下是基于中国古代史实的几

寒浞杀羿篡夏权

夏商寒浞

寒浞杀羿篡夏权是中国上古夏朝时期的一次重大政治变故,涉及有穷氏后羿与寒浞的权力斗争,反映了早期国家形成阶段的政权更迭特征。 1. 历史背景与羿摄夏

孔甲养龙传说迷离

夏商孔甲

关于孔甲养龙的传说,这一故事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记载,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少见的"豢龙氏"记载。尽管带有神话色彩,但结合历史背景和考古发现,

武丁中兴盛商朝

夏商武丁中兴

武丁中兴是商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治世时期,约公元前1250年至前1192年,在位59年的武丁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措施,使商朝国势达到鼎盛。 政治方面:

寒浞杀羿篡夏权

夏商寒浞

寒浞杀羿篡夏权是中国上古夏朝时期的一次重大政治变故,涉及有穷氏后羿与寒浞的权力斗争,反映了早期国家形成阶段的政权更迭特征。 1. 历史背景与羿摄夏

寒浞篡位乱夏

夏商寒浞

寒浞篡位乱夏是中国上古史中一段重要而充满争议的时期,主要记载于《左传》《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寒浞作为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的权臣,通过一系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