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周夷王赐鄂侯驭方玉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22 | 阅读:3728次
历史人物 ► 齐哀公

周夷王赐鄂侯驭方玉是西周中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周王朝与诸侯国的政治互动及礼制文化。以下结合史实与考古发现展开分析:

周夷王赐鄂侯驭方玉

1. 历史背景与政治意义

周夷王(公元前885―前878年在位)是西周第九位君主,正值王室权威渐衰、诸侯势力崛起的时期。据《今本竹书纪年》载,夷王曾"烹齐哀公于鼎",显示其对诸侯的强硬态度。此时赐玉于鄂侯驭方,可能意在拉拢鄂国(今河南南阳一带)这一南方重要诸侯,以巩固周王朝对江汉流域的控制。鄂国作为"南土"屏障,战略地位显著,此举具有明显的政治怀柔意图。

2. "驭方玉"的礼制内涵

"玉"在西周是等级象征,《周礼》记载不同爵位对应不同玉器形制。鄂侯所获可能为圭、璋一类礼玉,象征周王对其"侯"爵身份的确认。2007年湖北随州羊子山鄂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早期玉器(如柄形器、戈形佩),印证了鄂国贵族对玉礼器的重视。

3. 鄂国的特殊地位

金文资料显示,鄂国与周王室关系复杂。西周早期《鄂侯驭方鼎》铭文记载鄂侯"纳醴于王",双方曾有密切往来。但西周晚期鄂侯驭方联合淮夷反叛(见《禹鼎》铭文),导致周厉王发兵灭鄂。夷王赐玉可能是试图缓和矛盾的举措,暗示鄂国当时已出现离心倾向。

4. 考古佐证与学术争议

2012年陕西西安出土的夷王时期青铜器《四十三年逨鼎》,提及周王对南方诸侯的赏赐制度。有学者认为"驭方玉"可能是带有异域风格的玉器,因鄂地靠近荆楚,受南方玉文化影响。但该观点尚缺直接证据,需进一步研究。

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西周"赐命礼"的运作方式,也揭示了王室与地方势力的博弈。玉器作为政治媒介的功能,以及鄂国在周代南北交流中的枢纽作用,均为研究先秦政治史的重要切入点。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太甲悔过桐宫三年 | 下一篇:韩非子著书立法

穆王征伐徐戎

西周造父

周穆王征伐徐戎是西周时期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记录了周王室对东方部族的强硬态度和统治策略。 背景与起因 徐戎(又称徐夷、淮夷的一支)是活跃于淮河

周公摄政与西周鼎盛时期

西周周公

周公摄政与西周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周公旦作为周朝开国功臣,其摄政时期的政治举措为西周鼎盛奠定了基础,

西周时期的名将狄山

西周逸周书

西周时期的名将狄山在历史记载中较为模糊,但通过《史记·酷吏列传》等文献的零星记载,可还原其部分事迹背景。以下是关于狄山的几点史实梳理和相关延伸

西周名将尹吉甫征战事迹

西周兮甲

西周名将尹吉甫是周宣王时期的重要军事统帅,其征战事迹在《诗经》《竹书纪年》等文献中有所记载,主要围绕周王室对北方猃狁(匈奴前身)和南方淮夷的

夷王烹齐哀公

西周齐哀公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是西周时期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权力博弈。《史记·齐太公世家》和《竹书纪年》均有记载,此事件发生于西周

周夷王伐太原戎

西周齐哀公

周夷王伐太原戎是西周中期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发生在周夷王(姬燮,前885—前878年在位)统治时期。这一事件反映了西周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长期冲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