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波斯王子流亡长安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19 | 阅读:6999次
历史人物 ► 长安

波斯王子流亡长安的历史背景与细节

波斯王子流亡长安

1. 历史背景:波斯萨珊王朝的灭亡

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萨珊王朝(224—651年)在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下节节败退。651年,末代国王伊嗣俟三世(Yazdegerd III)在木鹿(今土库曼斯坦境内)被刺杀,萨珊波斯正式灭亡。其子卑路斯(Piruza)率领部分贵族和残部逃亡,寻求唐朝庇护。

2. 唐朝与波斯的外交关系

唐朝与萨珊波斯长期保持友好往来。早在贞观十二年(638年),波斯就曾向唐朝求援对抗大食(阿拉伯帝国)。随着萨珊灭亡,卑路斯于654年首次遣使唐朝,唐高宗授予其“右武卫将军”虚衔。咸亨年间(670—674年),卑路斯正式入唐,被安置于长安,唐廷为其设立波斯都督府(治所在今阿富汗扎兰季),试图扶持其复国,但未能成功。

3. 流亡长安的生活与文化影响

卑路斯及其随行人员定居长安后,带来波斯文化元素:

宗教传播:波斯移民促进了琐罗亚斯德教(祆教)在唐的传播,长安城内建有祆祠,敦煌文书中有相关祭祀记载。

艺术与工艺:波斯金银器、织锦技术通过流亡群体传入,唐代何家村窖藏中的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即受萨珊风格影响。

商业网络:波斯商人借助唐朝开放的贸易政策,活跃于丝绸之路,长安西市常见波斯珠宝、香料交易。

4. 后裔与遗产

卑路斯之子泥涅师(Narsieh)曾由唐将裴行俭护送返中亚试图复国,失败后再度归唐,终老长安。其家族后裔融入中国,部分成为唐军中“波斯军”成员。20世纪西安出土的《苏谅妻马氏墓志》(汉文与巴列维文双语)印证了波斯遗民在唐的长期存在。

5. 历史考证与争议

学界对波斯王子流亡的具体时间、唐朝复国努力的效果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唐朝支持仅具象征意义,因军事重心在朝鲜半岛(与高句丽战争)和吐蕃,无力西顾。阿拉伯史料则提及萨珊余部在中亚的抵抗持续至8世纪初。

波斯王子流亡长安是古代中国与西亚政治互动的重要案例,体现了唐朝作为东亚帝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渠道。

文章标签:

上一篇:薛道衡文坛领袖 | 下一篇:后晋亡于契丹

唐宣宗大中之治

唐朝大中之治

唐宣宗李忱(810-859年),原名李怡,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时间为846年至859年。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大中之治”,是晚唐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以下

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文成公主

唐蕃和亲与文成公主入藏是唐代中原王朝与吐蕃政权通过政治联姻实现和平交往的重要历史事件,对汉藏文化交流、边疆稳定及丝绸之路南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波斯王子流亡长安

唐朝长安

波斯王子流亡长安的历史背景与细节 1. 历史背景:波斯萨珊王朝的灭亡 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萨珊王朝(224—651年)在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下节节败退。651年

杜甫作“三吏三别”

唐朝杜甫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中唐时期最具现实主义的组诗代表作,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约759年),深刻反映了战乱下平民的悲惨命运与官吏的残酷压迫。这组诗以

波斯王子流亡长安

唐朝长安

波斯王子流亡长安的历史背景与细节 1. 历史背景:波斯萨珊王朝的灭亡 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萨珊王朝(224—651年)在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下节节败退。651年

鉴真东渡:盛唐文化的传播者

唐朝长安

鉴真东渡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盛唐时期佛教传播与国家影响力的扩展。作为律宗高僧,鉴真历经六次艰险航行,最终在753年成功抵达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