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赵高:权臣,掌控朝政

朝代:秦朝 | 时间:2024-05-29 | 阅读:7186次
历史人物 ► 赵高

赵高权势兴起

赵高:权臣,掌控朝政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在位期间,他严酷的暴政加剧了人民的怨愤,危机四伏。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名叫赵高的贵族子弟凭借他的权谋与手腕逐步掌控了朝政大权。

赵高出身贵族,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擅长处理政事。他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挑拨离间,巧妙地利用周围人的弱点和欲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赵高深知,要在朝堂上立足,必须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倚重。因此,他始终保持谦逊、顺从的态度,时刻讨好皇帝,时刻观察皇帝的心思,完全成为皇帝的心腹。

当时的皇帝秦二世心智幼稚,容易被人操纵。赵高迅速地发现了这一点,便开始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百般奉承来获得皇帝的倚重。他时刻陪伴在皇帝身边,亲自照拂皇帝的起居饮食,时刻关注皇帝的一举一动,让皇帝产生了无法离开自己的依赖感。同时,他又时刻扮演皇帝的忠诚保卫者,极尽谄媚之能事,让皇帝对他产生深厚的信任。

一旦获得了皇帝的信任,赵高迅速展开了他的权谋布局。他先是安排亲信把持要害部门,如军政、财政等,从而牢牢控制住国家机器的运转。接着,他开始胁迫和挖角朝中的其他权臣,防止他们形成串连,危及自己的地位。同时,他又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在朝野积累人脉关系,为最终夺取大权做好准备。

终于,在前207年,赵高乘机诬陷和消除了当时执政大臣李斯等人,一举独揽朝政大权,成为了真正的权臣。他迅速清洗了朝中的异己分子,大肆进行清洗,权力大增。赵高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掌控大秦朝政的核心人物。

权倾朝野的赵高

掌控大权后的赵高变得愈发肆无忌惮。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进行剥削和敛财,对朝中大臣乃至平民百姓进行疯狂的敲诈勒索。同时,他还大量提拔自己的亲信和家族成员,让他们分散在朝中各要害部门,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赵高还利用手中的军权和财权对皇帝进行操纵。他时刻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皇帝有任何违背自己意愿的苗头,便会立即出手进行打压。同时,他还严密控制着朝廷的资金和军事力量,随时准备对皇帝施加压力,迫使他就范。在赵高的操纵下,原本应该是皇权至高无上的秦朝,已经沦为了赵高一人的私有物品。

赵高的权力膨胀,也引发了朝野上下的强烈反弹。军中将领、朝臣以及百姓纷纷对赵高的暴政进行谴责和抗议,但是赵高依旧凭借手中的军权和财权予以镇压。他甚至不惜滥杀无辜,对任何敢于挑战自己的人进行残酷的清洗。在他的铁腕统治下,整个大秦朝上下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最终,在前210年,赵高的暴虐统治引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这场起义迅速席卷整个大秦,最终在前206年彻底推翻了秦朝,结束了这一个短暂但又极其专制的王朝。赵高也在这次农民起义中被推翻,结束了他长达数年的权倾朝野的统治。

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大秦权臣,最终沦为了历史的罪人。他的兴衰荣辱,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警示后人权力的无边际膨胀必将导致灭顶之灾。

文章标签:权臣

上一篇:春秋五霸的政治智慧 | 下一篇:韩信杀齐夺楚

秦简牍文书研究

秦朝睡虎地秦简

秦简牍文书研究是近年来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和文献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主要围绕秦代及战国晚期秦国墓葬或遗址出土的竹简、木牍等文字材料展开。这些简牍

白起与长平之战

秦朝白起

白起与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决定性战役。此战不仅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也展现了白起作

秦二世暴政始末

秦朝秦二世

秦二世的暴政是中国历史上极具警示意义的统治案例。作为秦始皇的幼子胡亥,其统治虽仅三年(前210年—前207年),却加速了秦朝的崩溃,其暴政主要体现在

章邯:秦朝末年的名将崛起

秦朝秦朝

章邯是秦朝末年最具代表性的军事将领之一,他的崛起与覆灭深刻反映了秦帝国崩溃时期的动荡局势。作为秦军后期的核心统帅,其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

赵高专权与秦末乱局

秦朝赵高

赵高是秦朝末年极具争议的关键人物,其专权直接加速了秦王朝的崩溃。作为秦始皇的心腹宦官,赵高凭借精通律法和机敏权术逐步掌控朝政,尤其在秦始皇死

赵高专权与朝堂斗争

秦朝赵高

赵高专权与朝堂斗争是秦朝末期政治腐败与权力倾轧的典型案例。以下从历史背景、权力攫取手段、政治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赵高专权的历史背景1. 胡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