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孟元老:史学名著《东京梦华录》的作者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8-15 | 阅读:9087次
历史人物 ► 史学

孟元老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所著的《东京梦华录》是中国古代城市社会史的重要文献,以细腻笔触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与市井生活。该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是研究北宋社会经济、风俗文化的第一手史料。

孟元老:史学名著《东京梦华录》的作者

内容特色与史学价值

1. 全景式城市记录:全书共十卷,系统记载了汴京的城市布局、街巷坊市、宫廷礼仪、节庆习俗、饮食娱乐等,尤以对州桥夜市、相国寺万姓交易、金明池争标等场景的描写最为生动,展现了北宋市民社会的繁荣景象。

2. 社会经济史资料:书中详细罗列了各行各业的经营活动,如酒楼茶坊、瓦舍勾栏、医卜工役等,提及“正店七十二户”“脚店三千余家”,反映了商业分工的精细化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3. 民俗学珍贵素材:对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的记载,以及婚丧嫁娶、饮食服饰等生活细节的描写,为研究宋代民俗提供了丰富例证。例如“七夕”节时“铺陈磨喝乐(泥偶)、花瓜、笔砚”等习俗,具象化了市民文化。

4. 与《清明上河图》互为印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图像呈现汴京风貌,而《东京梦华录》则以文字补足了画面之外的制度背景与社会动态,二者形成“图像-文本”互证关系。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孟元老(约1090—1147年后),生平事迹史料记载极少,仅能从其自序中得知他于崇宁二年(1103年)随父定居汴京,亲历了北宋末年的盛世。靖康之变(1127年)后南渡,因怀恋故都而著此书。书名“梦华”取自《列子》黄帝“梦游华胥国”典故,暗喻对逝去繁华的追忆与感慨。

学术争议与补充

作者身份考辨:有学者推测孟元老可能是北宋宗室赵子淔,但缺乏确证。

史料局限性:书中部分记载存在记忆偏差或文学渲染,需结合《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文献交叉考证。

影响后世:明代《如梦录》、清代《帝京景物略》等均受其体裁启发,开创了中国都市志书写传统。

《东京梦华录》不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研究11—12世纪中国城市文明的核心文献,其价值在于将宏观历史叙事落实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为后世留存了一幅立体鲜活的“北宋市民生活长卷”。

文章标签:

上一篇:五代时期的语言与文化交融现象 | 下一篇:刘秉忠:元朝的宰相风云

孟元老:史学名著《东京梦华录》的作者

宋朝史学

孟元老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所著的《东京梦华录》是中国古代城市社会史的重要文献,以细腻笔触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辽澶渊之盟

宋朝萧挞凛

宋辽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于1005年签订的重要和平条约,标志着两国长期对峙局面的结束,开启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时期。以下是关于该盟约的详细分析:

黄庭坚书法大家

宋朝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宋四家”(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之一。他的书法以独具一格的“山谷体”著称,

宋代理学与禅宗

宋朝黄庭坚

宋代理学与禅宗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二者在哲学、伦理和修行方法上既有对立又有融合,共同塑造了宋明以降的中国文化基调。 一、

孟元老:史学名著《东京梦华录》的作者

宋朝史学

孟元老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所著的《东京梦华录》是中国古代城市社会史的重要文献,以细腻笔触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永乐皇帝的文化治国策略

明朝史学

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其文化治国策略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统治不仅巩固了明朝的政治军事基础,还通过一系列文化政策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