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商代车马坑与交通工具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26 | 阅读:2920次
历史人物 ► 妇好墓

商代车马坑是商朝时期墓葬中的一种重要遗存,主要出土于殷墟等商代晚期遗址,反映了商代贵族阶层对车马的使用和丧葬礼仪的重视。这些车马坑多为殉葬坑,与主墓配套出现,通常埋葬真车真马,少数为车马器替代品。以下是关于商代车马坑与交通工具的详细分析:

商代车马坑与交通工具

1. 车马坑的形制与结构

- 典型车马坑呈长方形,深度约2-3米,坑内多并列放置1-4辆马车,部分坑内殉葬马匹2-12匹不等,马匹多呈侧卧或俯卧状,部分可见缰绳痕迹。

- 殷墟小屯M5(妇好墓)西侧发现6座车马坑,每坑埋1车2马,车舆、轮、辕保存完好,木质部分虽腐朽但仍存痕迹,车舆周围常见青铜饰件和兵器。

2. 交通工具的工艺与技术

- 双轮战车:商代马车为单辕双轮结构,车轮直径约1.2-1.5米,辐条18-26根,车轴长约3米。辕前部有衡,衡两侧缚轭用以驾马。

- 材质与装饰:车体以木制为主,关键部位(如軎、銮铃、轭首)包青铜构件。部分贵族用车饰有镶嵌绿松石或兽面纹的青铜件,如安阳郭家庄M52车马坑出土的铜軎饰有夔龙纹。

3. 车马的社会与军事功能

- 军事用途甲骨文记载商王“登马”“左中右三师”,显示车马用于战争。殷墟出土车马坑多伴随戈、矛、弓矢等兵器,证明其战车属性。

- 礼仪象征:车马殉葬体现等级制度。《礼记·檀弓》载“大夫卒,殡于五乘之宅”,商代贵族以车马数量彰显身份,如殷墟西北岗王陵区发现多车坑。

4. 商代车的源流与影响

- 中国马车可能受中亚草原文化影响,但商代车具(如輨、轙)与西亚战车存在显著差异。商晚期(约公元前13世纪)车马坑突然大量出现,暗示技术传入后的本土化改良。

- 周代车制继承商代基础,但出现四马战车(驷)和青铜车器标准化,《考工记》记载的“车人为车”工艺可追溯至商代技术积累。

5. 考古发现与学术争议

- 殷墟宗庙区车马坑:部分坑内马匹呈驾乘姿态,可能与祭祀“奠”(献车马于先祖)的仪式有关。

- 殉葬习俗演变:早商(二里岗期)罕见车马坑,晚商盛行,西周后渐以车马器替代真车,反映丧葬观念变化。

商代车马坑不仅揭示了早期马车的形制和用途,也为研究商代的社会结构、军事技术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关键物证。其工艺水平和殉葬规模,体现出商代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与贵族阶层的权力象征体系。

文章标签:车马坑

上一篇:洪秀全与拜上帝教 | 下一篇:郑桓公友预避犬戎祸

商代的音乐器乐发展

夏商妇好

商代的音乐器乐发展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音乐不仅服务于宗教祭祀和宫廷礼仪,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与技术水平。以下从乐器种

夏朝的家族与宗法制度

夏商甘誓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其家族与宗法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尽管夏朝的史料有限且带有传说色彩,但通过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仍可勾勒出其

夏朝的礼仪制度演变

夏商甘誓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礼仪制度的形成与演变受到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习俗的深刻影响,并奠定了后世华夏礼制的基础。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

商代的战争与军事组织

夏商妇好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王朝,其战争与军事组织反映了早期国家的军事制度和社会发展水平。以下是关于商代战

商代贸易繁荣背后的商业领袖人物揭秘

夏商妇好墓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早期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贸易网络已覆盖中原乃至更远地区。虽然商代尚未形成后世意义上的“商业领袖”概念,但考

商代象牙雕刻技艺探秘

夏商妇好墓

商代象牙雕刻技艺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成就之一,展现了殷商时期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以下从多个角度探析这一技艺的特点与历史背景: 一、考古发现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