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1 | 阅读:2779次
历史人物 ► 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年),字重光,初名从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亡国后的作品最具艺术成就,开创了词体抒写个人深悲剧痛的新境界,被后世誉为“一代词宗”。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

一、李煜词的分期与风格演变

1. 前期作品(即位至亡国前)

多描写宫廷享乐与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继承花间派传统。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描绘宫廷夜宴,充满富贵气象;《一斛珠》(晓妆初过)则以细腻笔触刻画女子情态。这些作品虽未脱艳科藩篱,但语言已显清新自然。

2. 后期作品(亡国后)

题材转向亡国之痛与人生感慨,艺术成就达到巅峰。《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永恒自然对照人世沧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流"成为千古绝唱;《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展现囚徒心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则直抒亡国悔恨,堪称"血泪之作"。

二、李煜词的艺术突破

1. 开境

突破晚唐五代词专写闺怨的局限,将词从应歌之作提升为抒怀载体,为宋词"诗化"奠定基础。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2. 白描技法

善用朴素语言构造鲜明意象,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以具象事物喻抽象情感。

3. 时空对照

常通过今昔对比强化悲剧感,《望江南》(多少恨)以"还似旧时游上苑"的梦境反衬现实囚徒处境,形成强烈张力。

三、历史背景与创作关系

李煜继位时(961年)南唐已臣服后周,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后投降,至汴京(今开封),封违命侯。这段经历使其词作发生根本转变。宋太祖曾言:"李煜若以作词功夫治国家,岂为吾擒也?"侧面反映其政治才能与文学天赋的反差。

四、词学影响与争议

1. 后世评价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称其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现代学者叶嘉莹指出其词具有"以血书者"的感人特质。

2. 真伪考辨

部分传世词作存在争议,如《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或为欧阳修作品,《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的创作时间亦有不同说法。

3. 文学史地位

李煜词标志着词体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型,对苏轼李清照等宋代词人产生深远影响。其作品中体现的"赤子之心"(王国维语)与人类普遍情感,至今仍具艺术感染力。

五、延伸知识

1. 其他文体创作

李煜亦工书画,曾创立"金错刀"书法体,有《论书法》传世;文章存世较少,《即位上宋太祖表》可见其政治文风。

2. 相关史料

陆游《南唐书》、马令《南唐书》及《宋史·南唐世家》记载其生平,但需注意宋代史官叙事立场。

3. 文化符号

在当代大众文化中,李煜形象常与"错位人生"相联系,2020年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曾艺术化再现其生平。

文章标签:诗词

上一篇:张九龄:唐朝名臣的政治智慧 | 下一篇:宋朝的文字与文学发展概况

史弘肇后汉悍将

五代十国刘知远

史弘肇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政权的重要军事将领,以骁勇善战、治军严苛著称。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及《资治通鉴》等史料,以下依

后梁与晋王的长期征战

五代十国朱温

后梁与晋王的长期征战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最重要的军事对抗之一,双方围绕河北、河东等战略要地展开了近二十年的拉锯战(907—923年),深刻影响

王审知与闽国的治理

五代十国黄滔

王审知(862-92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实际建立者和杰出统治者,被后世尊称为"开闽王"。其治理闽国的历史可从以下多角度展开分析:一、政权建立与巩固

五代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

五代十国刘昫

五代时期(907—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但文学艺术仍有发展的分裂时期,虽战乱频繁,但文学创作在诗、词、散文等领域仍有代表人物和作品流传。以下

南唐李煜的词坛与亡国

五代十国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词人,其艺术成就与亡国之痛交织,形成了独特的“亡国之音”风格。以下从词坛贡献、亡国背景及二者的关联

李煜词帝亡国音

宋朝李煜

李煜(937—978),史称南唐后主,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艺术才华的亡国之君之一。他精通诗词、音乐、书法,尤其以词作闻名,被誉为“词帝”。然而其政治才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