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亦黑迷失远航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5-29 | 阅读:8722次
历史人物 ► 忽必烈

亦黑迷失是元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使节,其远航活动反映了元代中外交通与海洋探索的成就。以下是关于亦黑迷失远航的史实性梳理和相关扩展:

亦黑迷失远航

1. 历史背景

- 亦黑迷失(又译“亦黑迷失·火者”)生活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元朝继承蒙古帝国的扩张传统,注重陆海丝绸之路的贸易与外交,泉州广州等港口成为国际航海枢纽。亦黑迷失的远航既是元朝“怀柔远人”政策的体现,也与蒙古人对海上贸易的需求密切相关。

2. 主要航海经历

- 出使东南亚:1282年,亦黑迷失奉命出使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协调元朝与占城的关系,并为后续征伐占城的军事行动搜集情报。

- 远航印度洋:1292年,他率船队抵达马八儿(今印度东南部科罗曼德海岸),交涉当地政权向元朝称臣纳贡。此次航行开辟了元朝与南印度之间的直接海路,航程记载见于《元史·亦黑迷失传》。

- 锡兰(斯里兰卡)交涉:他曾在锡兰会见当地统治者,试图获取佛牙舍利以供奉元廷,虽未成功,但增强了元朝与锡兰的宗教文化联系。

3. 航海技术与外交意义

- 船舶与导航:元朝海船规模庞大,采用水密隔舱、指南针导航等技术。亦黑迷失的船队可能由泉州“市舶司”调配,配备阿拉伯或波斯航海员(“火者”即波斯语“Khwaja”的音译,暗示其团队的多民族性)。

- 外交策略:元朝通过航海使节宣扬国威,建立朝贡关系。亦黑迷失的远航补充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外交网络,为《大德南海志》等文献提供了实地资料。

4. 历史记载与争议

- 《元史》称亦黑迷失“四渡海洋”,但其具体航线细节存在缺失。有学者推测他可能到过爪哇或苏门答腊,但缺乏直接证据。

- 亦黑迷失与同时期的杨庭璧、孛罗等使节共同活跃于印度洋,但他们的航海记录多散佚,部分依赖波斯史料如《史集》的补充。

5. 影响与遗产

- 贸易促进:他的航海推动了瓷器、丝绸南亚与印度的出口,香料、宝石等商品输入中国。

- 地理认知:元人对印度洋的认知从《岭外代答》的间接记载转向更直接的航海经验,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奠定基础。

- 宗教交流:亦黑迷失寻求佛牙的行动,反映了元朝藏传佛教与东南亚上座部佛教的互动。

亦黑迷失的远航是蒙元帝国海洋活动的重要篇章,尽管其个人声名不及郑和,但体现了前近代中国航海史的连续性与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质。

文章标签:

上一篇:朱熹理学集大成 | 下一篇:明朝诗人杨慎的诗词传世

元朝科举制度的变迁

元朝元朝

元朝科举制度的变迁及其特点 元朝(1271—1368年)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但其推行过程曲折反复,体现了蒙古统治者对汉文化的矛盾态

虞集诗词及其在元朝地位

元朝元朝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是元代中后期重要的文学家、史学家和书法家,其诗词创作与学术成就奠定了他在元代文坛的显赫地位。

元朝的瘟疫与应对措施

元朝元朝

元朝(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瘟疫频发的时期,由于疆域辽阔、人口流动频繁(如军队调动、商旅往来),加上气候变化和卫生条件有限,导致鼠疫、天

元朝与东南亚诸国的关系

元朝元朝

元朝与东南亚诸国的关系具有鲜明的军事扩张、朝贡贸易与文化交流三重特征,其互动既体现蒙古帝国的战略野心,也深刻影响了东南亚政治格局。以下是具体

元代对外战争与扩张

元朝忽必烈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对外战争与扩张体现了蒙古帝国的全球性战略和军事特点。元朝的扩张可分为三个阶段:蒙古帝国时期的大规模

孛罗出使欧洲

元朝忽必烈

孛罗出使欧洲是指元代著名使节孛罗(勃罗,Polo)家族成员马可·波罗的父辈与叔父在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外交与贸易活动。虽然马可·波罗更为人所知,但其父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