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甲骨占卜的具体方法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30 | 阅读:2885次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甲骨占卜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宗教占卜活动,主要使用龟甲或兽骨(如牛肩胛骨)进行。其实施方法可概括为以下步骤,依据考古发现与甲骨文记载还原:

甲骨占卜的具体方法

1. 选材与整治

取材:优先选用腹甲(龟)或肩胛骨(牛),因其平坦易刻。商王多用千里龟(南方进贡的龟),等级制度体现在用材上。

处理:刮削、打磨甲骨至光滑,背面钻凿椭圆形凹槽(凿)和圆形孔(钻),以控制裂纹走向。钻凿排列多呈“T”形,避开血管防止爆裂。

2. 灼烧与兆纹判断

祷祝:占卜前由贞人(祭司)向祖先或神灵(如“帝”)禀告所问事项,如征战、农事、祭祀等。

施灼:用燃烧的荆木或炭火灼烧钻凿处,因热胀冷缩使正面出现“卜”形裂纹(兆枝朝向凿侧)。

读兆:贞人根据裂纹粗细、方向解读吉凶。纵向的“墨”(主纹)与横向的“坼”(支纹)组合决定结果,如“弘吉”“小咎”等。

3. 刻辞与存档

记录:用青铜刀在兆纹旁刻写卜辞,内容包含前辞(日期、占卜者)、命辞(问题)、占辞(预测)、验辞(结果验证)。如:“癸卯卜,争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三日乙巳夕,有疾于西。”

分类保存:甲骨按内容归档于窖穴,部分涂朱砂或墨以示重要。殷墟YH127坑曾出土17096片甲骨,证实其系统性。

4. 特殊占卜形式

卜筮并用:周代结合《易经》筮法,形成“先筮后卜”的等级制度,《周礼》载“大事卜,小事筮”。

胛骨兆象:牛胛骨中缝天然脊线称“中判”,裂纹与之交叉称“横吉”,被视为大吉之兆。

扩展知识

商王武丁时期占卜最盛,现存甲骨约15万片中半数属此期。

少数甲骨保留书写未刻的朱书或墨书,揭示先用毛笔起稿再刻的现象。

西周后龟卜衰落,但汉代《史记·龟策列传》仍记载官方龟卜仪式,技法已变异。

甲骨占卜体现了早期中国的“天人感应”观念,其严谨的流程与文字记录为研究商周社会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文章标签:甲骨占卜

上一篇:《红楼梦》与清代文学 | 下一篇:唐叔虞始封于晋地

二里头文化与夏朝关系考

夏商甲骨文

二里头文化与夏朝的关系是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目前学界存在多种观点,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结论。以下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学术争议

夏朝是否存在文字争议

夏商殷墟

关于夏朝是否存在文字的争议,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但通过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学术研究的综合分析,可以梳理出以下要点: 1. 考古证据的局限性

少康中兴创家业

夏商少康

少康中兴创家业 少康中兴是中国上古时期夏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夏王朝在经历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篡位等动乱后,成功实现复国与统治重建。少

商朝的青铜兵器发展

夏商商朝

商朝的青铜兵器发展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商代手工业技术和社会军事需求的结合。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1. 青铜冶铸技术的成熟商

二里头文化与夏朝关系考

夏商甲骨文

二里头文化与夏朝的关系是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目前学界存在多种观点,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结论。以下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学术争议

夏朝二里头文化探秘

夏商甲骨文

夏朝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早期青铜时代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西部洛阳盆地一带,核心遗址是偃师二里头遗址。其年代约为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