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西周经济概况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8-14 | 阅读:3073次
历史人物 ► 周经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的经济以农耕为核心,兼具手工业和商业的初步发展,形成了一套与分封制、宗法制相配套的经济体系。以下是西周经济的主要特点和概况:

西周经济概况

1. 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周王所有,实际由诸侯和贵族管理。井田划分为“公田”和“私田”,农夫需先耕种公田(劳役地租),后耕种私田维持生计。主要作物包括黍、稷、麦、稻等,农具以木石为主,青铜农具较少,但耕作技术(如休耕制)有所进步。

2. 手工业的官营主导

手工业由官府控制,设“司空”等官职管理。青铜铸造技术达到高峰,礼器(如鼎、簋)、兵器(戈、矛)数量增多,纹饰繁复。陶器、骨器、漆器等生产也具规模。纺织业以麻布为主,丝绸生产限于贵族阶层。冶铜技术传播广泛,但铁器尚未普及。

3. 商业的有限发展

商业由“质人”管理,以物物交换为主,贝币(海贝)和铜块偶尔充当货币。城市中出现固定市场(“市”),但交易规模较小。周王室通过贡赋体系获取远方物资(如铜、锡、玉石),诸侯国间的贸易受政治关系影响较大。

4. 赋税与劳役制度

平民需缴纳实物税(谷物、布帛)和服力役(筑城、修路)。《周礼》记载的“九赋”“九贡”体现了分层征收制度。贵族通过采邑获得收入,而庶民负担较重,社会分化明显。

5. 经济与政治的结合

分封制下,经济资源(土地、人口)与政治权力捆绑。周王通过册命仪式授予诸侯土地,诸侯则承担纳贡、戍边等义务。这种制度初期稳定了经济秩序,但后期因诸侯势力膨胀而瓦解。

6. 技术与社会限制

生产力受限于工具水平和组织形式,农业产量较低。自然灾害(如厉王时期的旱灾)常引发饥荒。平民缺乏土地所有权,劳动积极性受限,制约了经济突破性发展。

西周末年,井田制崩溃,私田开垦加剧,为春秋战国经济变革埋下伏笔。其经济模式体现了早期国家的典型特征:以农业为基础、以贡赋为纽带、以等级制分配资源。

文章标签:

上一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征程 | 下一篇:商朝的青铜兵器发展

西周经济概况

西周周经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的经济以农耕为核心,兼具手工业和商业的初步发展,形成了一套与分封制、宗法制相配套的经济体系。以下是西周经济的主要特点

英勇无畏西周大将师尚父

西周逸周书

师尚父是西周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尊称,其事迹在《史记·齐太公世家》等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作为周文王、周武王的重要辅佐者,他在灭商建周的过程中发挥了不

周幽王亡国原因析

西周姜戎

周幽王(公元前795年—公元前771年在位)作为西周第十二代君主,其亡国原因是多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存史料主要依据《史记》《国语》《竹书纪年

召公政治生涯记

西周三监之乱

召公,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姬姓,名奭(shì),与周公旦同为周武王的重要辅臣。作为周文王庶子(一说为周武王之弟),他被封于燕(今北京地

西周经济概况

西周周经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的经济以农耕为核心,兼具手工业和商业的初步发展,形成了一套与分封制、宗法制相配套的经济体系。以下是西周经济的主要特点

西周时期的商业贸易与经济发展

西周周经

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商业贸易与经济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将详细介绍西周时期的商业贸易与经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