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师望鼎记太师祭祀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29 | 阅读:881次
历史人物 ► 姜尚

"师望鼎"是西周早期的重要青铜器,因铭文中出现"师望"而得名,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鼎与太师祭祀相关,反映了西周宗法制度与礼乐文明的核心内涵。

师望鼎记太师祭祀

一、师望鼎的考古与铭文特征

1. 形制与年代:师望鼎为方鼎,通高约48厘米,腹饰饕餮纹,四足粗壮,属西周康王至昭王时期(约公元前10世纪)的典型器物。

2. 铭文内容:鼎内壁铸有21字铭文,记载"师望"受王命主持祭祀,并因功获赏"贝五朋"。铭文中"师"为官职,"望"为人名,学界推测其为军事将领或宗教职能的"师氏"。

二、"太师祭祀"的礼制背景

1. 太师职能:西周"太师"位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既是军事统帅,也参与国家祭祀。《周礼》载其"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师望鼎铭文印证了这一记载。

2. 祭祀类别:鼎铭未明言具体祭祀对象,但结合西周礼制,可能涉及:

- 社稷祭祀:祈求农业丰收与政权稳固;

- 宗庙祭祀:祭祀先王,强化血缘政治纽带;

- 军旅之祭:如《礼记·王制》所载"师出必祭",师望作为军事长官或主持此类仪式。

三、师望鼎的史学价值

1. 印证文献:《尚书·牧誓》提到"师氏"参与军事,此鼎佐证了西周"军政合一"的特点。

2. 赏赐制度:铭文中的"贝五朋"反映了早期货币形态,與殷墟卜辞中"赐贝"记载相衔接。

3. 礼器功能:鼎作为"明尊卑"的重器,其铸造彰显了周王对功臣的笼络,体现"分封-赏赐-效忠"的权力运作模式。

四、延伸讨论

1. 师望身份争议:郭沫若认为"师望"即姜尚(姜子牙),但缺乏直接证据;更多学者主张其为西周中期某位同名贵族。

2. 同类器物比较:与"大盂鼎"(记军事赏赐)、"小克鼎"(记册命仪式)对比,可见西周青铜器功能的多样性。

3. 宗教与政治互动:太师主持祭祀凸显了神权对王权的辅佐,这一传统延续至春秋,如《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师望鼎是研究西周官制、祭祀礼制与青铜器断代的关键实物,其铭文虽简短,却为重构早期国家形态提供了珍贵线索。

文章标签:太师

上一篇:夏朝早期的天文观测 | 下一篇:要离刺庆忌壮士殁

周孝王辟方

西周姬燮

周孝王辟方,姓姬名辟方,是西周时期的第九位君主,为周共王之弟、周懿王叔父。关于他的记载相对有限,但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可梳理出以下内容:1.

西周忠臣尹吉甫的生平事迹

西周武吉

尹吉甫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生卒年约在公元前9世纪(西周宣王时期)。他的主要事迹和贡献可归纳如下: 1. 军事功绩尹吉甫是周宣王时

西周井田制解析

西周井田制

西周井田制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项重要土地制度,确立于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以“井”字形划分土地为核心特征,兼具经济、政治与社会组

秦非子牧马受封

西周秦非

秦非子牧马受封是秦国早期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秦人从附庸走向诸侯的关键转折。以下依据《史记·秦本纪》等史料展开分析:1. 历史背景:周孝王时期

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分布

西周姜尚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确立的一种政治制度,通过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宗室、功臣和古代帝王后裔,以建立诸侯国来巩固统治。以下是分封制下诸侯国的主要分布及其

西周婚姻制度与亲属关系

西周姜尚

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与亲属关系是其宗法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政治联姻和家族延续的核心观念。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