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张旭狂草惊风雨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30 | 阅读:277次
历史人物 ► 张旭

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唐代著名书法家,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被后世尊为"草圣"。其狂草艺术以"惊风雨"的磅礴气势著称,这一评价源自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的文学意象,以及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的艺术特质。

张旭狂草惊风雨

艺术特征与创新突破:

1. 笔法革命:突破"二王"体系束缚,创造"折钗股""屋漏痕"等笔法,提按顿挫间形成"连绵绞转"的独特韵律。西安碑林藏《肚痛帖》可见笔画忽细如游丝、忽粗若崩云,单字最大倾角达45度,构成动态平衡。

2. 空间重构:通过"雨夹雪"式章法打破行距界限,如《古诗四帖》中"北阙临丹水"五字作一笔书,墨色由润到枯自然过渡,形成时间序列的视觉化呈现。

3. 情感外化:据《新唐书》记载,张旭常在酒肆"呼叫狂走,乃下笔",其创作状态符合孙过庭书谱》"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美学主张。

历史渊源与技术传承:

张锐承智永、陆柬之笔法谱系,将张芝"一笔书"发展为"可识性"与"表现性"并重的唐代狂草。敦煌遗书P.3561号《僧怀素传》记载其传授邬彤"孤蓬自振"之法,影响颜真卿"屋漏痕"笔法的形成。宋代黄庭坚"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之叹,足见张旭对传统技法的超越性。

文化影响与实证研究:

20世纪出土的《严仁墓志》(现存偃师商城博物馆)显示张旭楷书功力深厚,佐证其"草从楷出"的艺术轨迹。日本平安时代橘逸势"笔法受于张旭"的记载(见《日本纪略》),印证了其国际影响力。当代运动科学分析表明,张旭书作中字组连缀符合人体手臂"8字形"自然运动轨迹。

文章标签:

上一篇:樊子盖严刑镇叛 | 下一篇:十国时期的文学成就

尉迟敬德:凌烟阁功臣传

唐朝凌烟阁

尉迟敬德(585—658),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武善战、忠诚耿直著称,辅佐李世民奠定大

李靖传奇:唐朝名将的铁血传奇

唐朝唐朝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唐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军事

唐代的外交关系与遣唐使

唐朝唐朝

唐代(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外交关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其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使节、商人、僧侣和留学生。其中,日本派遣的遣唐使是

唐朝的壁画艺术成就

唐朝唐朝

唐朝壁画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辉煌篇章,其成就体现在题材、技法、风格及文化融合等多个方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1. 题材丰富,反映时代

张旭狂草醉书帖

唐朝张旭

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以狂草艺术闻名于世,被后世尊为“草圣”。其代表作《醉书帖》(或称《古诗

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隋朝张旭

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其成就既融合了南北朝书风的多样性,又为唐代书法的鼎盛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政治统一促进了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