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理财能臣卢世荣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22 | 阅读:8280次
历史人物 ► 忽必烈

卢世荣(?—1285年),元朝初期著名理财官员,精通财政与经济管理,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担任中书省右丞,主导了一系列财经改革,其政策兼具创新与争议性。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史实与分析:

理财能臣卢世荣

1. 出身与早期经历

卢世荣原为汉族商人,因其精通商业与财税,被推荐入仕。元代重视实用人才,他的商人背景为其晋升提供了机会,也奠定了他以"理财"为核心的政策导向。

2. 主要财政政策

- 盐铁专营强化:延续历代专卖制度,扩大盐、铁、酒等官营范围,增加国库收入,但加重了民间负担。

- 货币改革:推行纸钞"中统钞",尝试稳定金融,但因滥发导致通货膨胀,后期弊端显现。

- 商业税调整:对商人课税采取差异化策略,鼓励大宗贸易,同时打击,短期内增加了财政收入。

- 官营贸易:设立"常平仓"平抑粮价,并尝试由国家直接参与海外贸易,与民间争利引发不满。

3. 政策争议与失败原因

- 官僚集团反对:其政策触动了蒙古贵族和汉人地主的利益,遭到权臣阿合马余党及儒臣的联合攻讦。

- 执行弊端:专卖制度催生腐败,地方官员借机盘剥;货币超发导致经济紊乱,民间抵制加剧。

- 忽必烈的态度转变:初期因战争需求支持其敛财,后期因社会矛盾激化转而放弃他。

4. 历史评价

卢世荣的理财手段体现了元代"功利主义"治国特点,其政策短期内缓解了财政危机,但缺乏系统性设计,最终以"苛敛殃民"罪名被处死(1285年)。后世对其评价两极:《元史》斥为"聚敛之臣",而现代部分学者认为他是试图解决元代财政困境的务实改革者。

5. 延伸知识

- 元代财政困境背景:长期战争(如对南宋、日本、东南亚用兵)、贵族赏赐无度、漕运成本高昂,迫使朝廷依赖理财官员。

- 同时期对比:与其前任阿合马、后继者桑哥并称"元初三大敛臣",三人皆以激进理财手段著称,最终均遭诛杀,反映出元代财政改革的深层矛盾。

卢世荣的案例反映了传统帝国在财政扩张与社会稳定间的两难,其政策中的商业思维虽超前,但脱离不了专制皇权的结构性制约。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朝对外文化交流 | 下一篇:沈周吴门画派祖

巾帼英雄-也速湿利皇后

元朝成吉思汗

巾帼英雄——也速湿利皇后 也速湿利(Yesülün,又译也速伦、叶速伦)是蒙古帝国时期的重要女性人物,为成吉思汗的第三位皇后(哈敦),属于弘吉剌部。她

元朝战争与武器技术

元朝元朝

元朝(1271—1368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军事技术与战争实践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战争

元朝与钦察汗国关系

元朝元朝

元朝与钦察汗国的关系是蒙古帝国分裂后四大汗国与元朝联系的典型案例,体现了血缘、政治、军事与经济等多重纽带的交织。两者关系的演变可分为以下几个

虞集文学名家路

元朝虞集

虞集(1272—1348年),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其文学创作与学术成就构成了元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以下从多个

元代儒学与汉文化传承

元朝忽必烈

元代儒学与汉文化传承 元代(1271—1368)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尽管其统治者身为少数民族,但儒学作为汉文化的核心思想体系,在这一时期

元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元朝忽必烈

元代壁画艺术是中国古代壁画发展的重要阶段,融合了汉地传统与多元民族文化,尤其受到佛教、道教及蒙古宫廷审美的影响。以下为元代壁画的代表作品及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