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刘备托孤白帝城的背景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02 | 阅读:7220次
历史人物 ► 刘备

刘备托孤白帝城的背景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面临重大危机的历史事件。公元222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自率领大军伐吴,但在夷陵之战中惨败于东吴陆逊之手,退守至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一带)。此战导致蜀汉精锐损失殆尽,刘备身心俱疲,健康急剧恶化。

刘备托孤白帝城的背景

当时蜀汉内外形势严峻:内部因夷陵之战损耗严重,益州本土势力与荆州集团矛盾显现;外部东吴虎视眈眈,曹魏随时可能南下。刘备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而继任者刘禅年仅16岁,缺乏治国经验,急需稳定政权。

公元223年四月,刘备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重臣至白帝城永安宫,托付后事。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同时安排李严统内外军事,与诸葛亮共同辅政。这一安排既体现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也试图平衡蜀汉内部各派势力。

托孤背后隐含复杂的政治考量:

1. 政权合法性:强调诸葛亮“辅汉”而非“代汉”,确保蜀汉以汉室正统延续;

2. 权力制衡:以李严牵制诸葛亮,防止荆州集团独大;

3. 战略调整:放弃伐吴,为日后诸葛亮联吴抗魏奠定基调。

白帝城托孤成为中国历史上君臣信任的典范,但也埋下李严与诸葛亮日后矛盾的伏笔。刘备临终前另下诏书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展现其政治智慧。两个月后(223年6月),刘备病逝,谥号昭烈皇帝。

文章标签:

上一篇:许皇后巫蛊之祸 | 下一篇:司马懿奠基晋王朝

夏侯渊定军山亡

三国夏侯渊

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的死亡是三国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转折点,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详细分析:1. 战役背景 汉中之

刘备托孤白帝城的背景

三国刘备

刘备托孤白帝城的背景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面临重大危机的历史事件。公元222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领大军伐吴,但在夷陵之战中惨败于东吴陆逊

魏延谋反的历史真相

三国魏延

关于魏延谋反的历史真相,需要结合《三国志》等正史记载进行客观分析。魏延作为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其“谋反”争议主要源于与杨仪的权力斗争及历史叙事

司马懿如何夺取曹魏政权

三国曹魏

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谋划、隐忍蓄势并最终以政变形式完成的典型案例,其关键节点和策略可归纳如下:1. 韬光养晦的政治伪装 司马懿早期通

刘备托孤白帝城的背景

三国刘备

刘备托孤白帝城的背景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面临重大危机的历史事件。公元222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领大军伐吴,但在夷陵之战中惨败于东吴陆逊

刘备三顾茅庐情

三国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求贤故事,发生于东汉末年,记载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及《出师表》中,体现了刘备礼贤下士的胸怀和诸葛亮出山前的隐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