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30 | 阅读:7856次
历史人物 ► 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是晚清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

背景

19世纪中叶,新疆地区因清廷内忧外患而陷入动荡。1864年,受陕甘回民起义影响,新疆爆发大规模反清运动,各地豪强割据。与此同时,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趁机入侵,于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占据南疆和部分北疆地区。俄国亦以“维护边境安全”为由,于1871年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新疆面临被分裂的危机。

清廷内部对此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集中资源发展海军;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强调“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1875年,清廷采纳左宗棠建议,任命其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战争准备

左宗棠为收复新疆做了周密准备:

1. 筹措军饷:通过朝廷拨款、地方协饷及自筹(如向外国银行借款),确保军费充足。

2. 整顿军队:以湘军、楚军为主力,招募当地民众,总兵力约6万。

3. 后勤保障:在甘肃、新疆沿线设立粮台,采取“缓进急战”策略,逐步推进以保证补给。

4. 武器改良:引进西方炮,提升清军战斗力。

战争过程

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方针:

1. 1876年北疆战役:清军攻占乌鲁木齐、玛纳斯等重镇,迅速平定北疆。

2. 1877年南疆战役:清军分路进发,连克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阿古柏兵败自杀,其子伯克胡里逃亡俄国。

3. 收复伊犁:1878年南疆平定后,清廷派崇厚与俄国谈判,因《里瓦几亚条约》丧权辱国,改派曾纪泽重新交涉。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签订,俄国虽索要赔款,但归还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被割让)。

历史意义

1. 捍卫领土完整:新疆重回中国版图,为1884年清廷设新疆省奠定基础。

2. 军事策略革新:左宗棠的“屯垦戍边”政策促进新疆开发,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3. 民族政策调整:清廷采取怀柔手段,缓和民族矛盾,稳定边疆。

4. 国际影响:遏制了英俄在中亚的扩张野心,维护了清廷在西北的主权。

扩展知识

左宗棠与林则徐的渊源:1850年林则徐途经长沙,与左宗棠夜谈,提及新疆防御的重要性,这对左宗棠日后经营西北产生深远影响。

“抬棺出征”的传说:左宗棠为表誓死决心,携棺木西行,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反映了其坚定意志。

新疆建省:1884年,清廷正式设立新疆省,刘锦棠为首任巡抚,标志着新疆与内地行政一体化。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成功军事行动,其战略眼光与爱国精神至今为后人称颂。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张献忠起义掠川 | 下一篇:夏朝的社会等级划分

和珅的贪污腐败案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是清朝乾隆、嘉庆两朝权臣,其贪污腐败案件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案。以下依据史料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1. 贪腐规模与财

清朝瓷器艺术赏析

清朝清朝

清朝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巅峰时期,其制瓷技术、装饰工艺和美学成就达到空前高度。以下是清朝瓷器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历史背景分析: 一、历史分期与技术

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清朝康熙帝

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与《尼布楚条约》(1689年)是17世纪中俄关系史上的关键事件,反映了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博弈与妥协。以下是基于史实的

清朝名士风采

清朝清朝

清朝名士风采展现了传统士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他们不仅是科举制度下的精英,更在政治、学术、艺术等领域留下了深远影响。以下从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征程

清朝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19世纪晚期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历史事件,其背景、过程及影响均具有深远的战略和民族意义。以下从多维度展开分析:一、历

崇厚卖国签约

清朝左宗棠

崇厚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外交官员,他在中俄《里瓦几亚条约》(又称《崇厚条约》)的谈判中被广泛批评为“卖国”,这一事件是19世纪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挫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