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赵云截江夺阿斗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13 | 阅读:4280次
历史人物 ► 赵云

"赵云截江夺阿斗"的故事源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是小说艺术加工的情节,并非严格史实。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相关内容可梳理如下:

赵云截江夺阿斗

1. 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208年)长坂坡之战后,刘备孙权联盟抗曹。孙夫人(孙权之妹)与刘备的政治婚姻缔结于建安十四年(209年)。《三国志·先主传》仅载"(孙)权稍畏之,进妹固好",未提及阿斗相关事件。

2. 小说情节原型

《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确有记载:"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但事件发生在刘备入蜀(214年)后,非赤壁之战期间。

3. 史实与文学的差异

时间差异:历史事件发生于214年,小说移植到赤壁战后

人物差异:史载张飞协同参与,小说突出赵云单人英雄形象

过程差异:史书未描述战斗细节,小说添加戏剧化描写

4. 政治隐喻

这一情节折射了孙刘联盟的脆弱性。据《三国志·法正传》,诸葛亮曾言:"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反映孙夫人确实存在政治风险。

5. 后续影响

资治通鉴》采纳《云别传》记载,但司马光特别标注"此事出处唯在《云别传》,未审虚实"。现代史学家田余庆考证认为,孙权此举可能是为获取政治筹码,非单纯接回胞妹。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志·二主妃子传》明确记载刘禅"赖赵云保护得免于难",但与截江事件是否同一事存疑。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已指出赵云"一身都是胆"的形象经过文学升华。现存最早的明代《三国志演义》刻本中,此情节已有"船头夺槊""踏浪追舟"等夸张描写,明显借鉴唐宋传奇元素。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元帝刘奭的优柔寡断 | 下一篇:张翰莼鲈思故乡

赵云传奇生平揭示

三国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生平虽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简略,但通过陈寿的记载与裴松之注引的补充

孙权统治下的东吴政权

三国孙权

孙权(182-252年),字仲谋,是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建立者和长期统治者。他的统治从200年继位至252年去世,历时52年,是三国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东吴在孙

曹操诗歌文学成就

三国曹操

曹操的诗歌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作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对汉末诗歌发展的开创性贡献上。以下是其文学成就的具体体现及历史背景分析:1. 开创"建安风骨"的典

马超复仇战曹操

三国曹操

马超复仇战曹操是东汉末年关中军阀马超为报父仇而与曹操爆发的战争,核心战役包括211年的潼关之战。此事需结合历史背景展开:1. 事件起因马腾、韩遂等关

赵云传奇生平揭示

三国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生平虽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简略,但通过陈寿的记载与裴松之注引的补充

赵云单骑救主考据

三国赵云

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主要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忠勇典故。以下是基于史料和学术考据的详细分析: 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