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赵云的生平与评价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15 | 阅读:3027次
历史人物 ► 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勇果敢著称。以下是其生平与评价的详细分析:

赵云的生平与评价

一、生平经历

1. 早期从军

赵云初属公孙瓒,后因见其难成大事,转而投奔刘备。建安五年(200年),赵云于邺城正式归附刘备,成为其核心将领。

2. 长坂坡救主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备败退途中于当阳长坂遭曹军追击。赵云单骑救出刘备幼子刘禅及甘夫人,史载“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此战虽《三国志》记载简略,但后世文学艺术将其渲染为“七进七出”的传奇

3. 平定荆益

赵云随刘备入蜀,参与攻克成都(214年),后任翊军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水之战中,赵云以空营计大破曹军,被刘备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

4. 北伐与逝世

诸葛亮北伐期间,赵云以七十高龄率偏师出箕谷(228年),因兵力悬殊退守,后贬为镇军将军。次年(229年)病逝,谥号“顺平侯”。

二、历史评价

1. 忠勇无双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赵云“强挚壮猛”,与关羽张飞并列,称其“灌、滕之徒”。其忠诚体现在两次救护后主(长坂坡、截江救阿斗),以及劝谏刘备勿伐吴的政治远见。

2. 治军严明

赵云任桂阳太守时拒绝纳叛将嫂氏,展现出廉洁自律;汉水之战以少量兵力虚张声势退敌,体现军事智慧。

3. 地位争议

赵云生前未获重号将军(如骠骑、车骑),可能因刘备集团更重关张旧谊及马超名望。但其实际职权常护中枢,如掌内卫(留营司马)、统御白毦兵精锐。

三、后世影响

1. 文学形象升华

元杂剧《隔江斗智》及《三国演义》将赵云塑造为“常胜将军”,其形象兼具武力(如单挑文丑)与德行(拒婚樊氏),成为儒家理想武将的象征。

2. 文化符号

现代常以“子龙精神”比喻忠义兼备,成都武侯祠将其塑像置于文官廊,反映其儒将特质。河北正定存有赵云庙及传说故里遗址。

赵云的历史价值在于其兼具武将骁勇与文臣操守,虽未居宰辅却深得蜀汉两代君主信任,其事迹对后世军事与民间文化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东汉光武帝的中兴之路 | 下一篇:司马睿偏安江左

赵云的生平与评价

三国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勇果敢著称。以下是其生平与评价的详细分析: 一、生平经历 1. 早期从军

曹丕代汉的舆论准备

三国曹丕

曹丕代汉的舆论准备是一个系统性的政治工程,通过多重手段逐步消解汉室正统性并树立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其核心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祥瑞与谶纬的

三国时期的占星与预言

三国三国

三国时期的占星与预言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决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背后融合了汉代以来的天文观测、谶纬学说及民间信仰。以下是基于史料的分析与扩展:

荀彧王佐之才辅曹操

三国曹操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被誉为"王佐之才"。他早年投奔曹操,成为其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在

赵云的生平与评价

三国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勇果敢著称。以下是其生平与评价的详细分析: 一、生平经历 1. 早期从军

赵云长坂坡之战细节

三国赵云

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的表现主要源自《三国志》注引《云别传》及《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需区分史实与文学演绎。以下是基于史料与合理推论的细节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