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周穆王西巡见王母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21 | 阅读:7882次
历史人物 ► 中山王

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是中国古代历史与神话交织的重要事件,主要记载于《穆天子传》《竹书纪年》等文献中。作为西周第五代君主(约前976—前922年在位),穆王以开疆拓土和长途巡狩著称,其西巡行动既有政治目的,也带有神话色彩。

周穆王西巡见王母

史实背景

1. 政治军事动机:西周中期,犬戎势力威胁西部边疆。穆王西巡实为震慑西部部族,《左传·昭公十二年》载"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反映其通过巡狩巩固统治的意图。考古发现的晋侯墓地青铜器铭文提及穆王征讨戎狄,可与文献互证。

2. 地理路线考辨:《穆天子传》详细记载从宗周(今西安)出发,经河宗氏(河套地区)、昆仑丘(祁连山脉或和田南山),最终抵达"西王母之邦"。现代学者考证路线可能涉及今甘肃、新疆东部,最远或达中亚锡尔河流域。

3. 朝贡体系构建:西周青铜器"乖伯簋"铭文记载"王命益公征眉敖",显示穆王通过军事威慑与怀柔政策迫使西部部落臣服。西王母可能象征某女性酋长部落,《尔雅》将"西王母"列为西方部落名称。

神话层累

1. 宗教文化融合战国后西王母逐渐神格化,《山海经》称其"豹尾虎齿",汉代演变为长生女神。穆王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传说,实为中原文化与西域原始宗教融合的产物。

2. 昆仑山符号化:道教将昆仑山建构为宇宙轴心,穆王登昆仑见西王母的叙事被赋予寻访仙境的内涵。河北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已有对昆仑的宗教性描绘。

3. 文化交流印记:穆王赠送"锦组百纯"的记载,反映早期丝绸之路上中原与西域的物资交换。新疆阿拉沟出土的战国丝织物残片,证明周代丝织品已西传。

学术争议点

文献年代上,《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夹杂大量传说;而《竹书纪年》记载简略仅"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现代学者如钱穆认为西王母即塞种人部落,日本学者白川静则考证其为甘青地区的羌人祭司。考古学尚未发现直接证据,但陕西扶风出土的"史墙盘"铭文记载穆王"敷有四方",印证其开拓西疆的史实。

这一事件体现了早期中原王朝对西方的认知从地理探索到神话想象的转变过程,成为后世《汉武内传》等文学作品的母题,也反映了先秦时期多元文化的互动。

文章标签:

上一篇:商代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 下一篇:李冰都江堰治水

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分布

西周姜尚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确立的一种政治制度,通过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宗室、功臣和古代帝王后裔,以建立诸侯国来巩固统治。以下是分封制下诸侯国的主要分布及其

青铜器上的西周礼乐文明

西周周礼

青铜器上的西周礼乐文明反映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礼制与音乐文化,是“礼乐制度”的物化载体。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将青铜器作为政治权力、社会等级

周穆王西巡见王母

西周中山王

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是中国古代历史与神话交织的重要事件,主要记载于《穆天子传》《竹书纪年》等文献中。作为西周第五代君主(约前976—前922年在位),

散宜生救文王归

西周散宜生

散宜生救文王归,这一事件发生在商末周初,是西周建国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涉及政治博弈、部族联盟与谋略智慧。以下从史实角度展开分析:1. 历史背景:

周穆王西巡见王母

西周中山王

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是中国古代历史与神话交织的重要事件,主要记载于《穆天子传》《竹书纪年》等文献中。作为西周第五代君主(约前976—前922年在位),

晋中山王的草木皆兵

晋朝中山王

提到草木皆兵,许多人会想到的是古代战争中的一幕。这一词汇源自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晋中山王司马孚在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中,他的对手大将军司马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