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宋代的节日风俗考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6-21 | 阅读:4605次
历史人物 ► 陆游

宋代节日风俗考

宋代的节日风俗考

宋代是中国古代节日体系趋于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以岁时节令为框架、兼具官方礼制与民间习俗的特色文化体系。以下从主要节日分类展开考述:

一、元旦(正旦)

1. 宫廷礼仪:皇帝受朝贺于大庆殿,群臣进奉"椒柏酒"与"五辛盘",太常寺设"山楼仪仗",规模达万余人。《东京梦华录》载开封府"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三日停市。

2. 民间习俗:市民"小年"(腊月廿四)起扫尘,除夕夜"守岁"焚苍术,元旦"贺正"时互换"飞帖"。苏轼《馈岁》诗反映蜀地"岁盏"互赠风俗。

二、元宵节

1. 灯会制度:开封府宣德楼前设"棘盆灯山",官方组织"上元三夜"(后扩至五夜),允许士庶纵观。周密《武林旧事》记临安"琉璃灯山高五丈"。

2. 商业活动:形成固定灯市,《东京梦华录》载相国寺"万姓交易"区域出售"灯球、铰剪、佛幡"等节物。出现"灯谜"雏形,称为"商谜"。

三、寒食与清明

1. 禁火习俗:沿袭唐代""制度,寒食前三日颁禁火令,宫中由小黄门持榆柳木钻取新火,赐近臣韩维诗云"日暮汉宫传蜡烛"即指此制。

2. 踏青活动:汴京居民"四野如市",《清明上河图》中可见郊外祭扫与游乐并存场景。南方盛行"插柳"习俗,陆游"晴窗细分茶"反映此时新茶上市。

四、端午节

1. 医药风俗:宫中制作"续命缕""赤灵符",民间盛行"采百草"制药,陈元靓《岁时广记》收录"艾人""天师符"等三十余种禳解方式。

2. 竞渡制度:地方官员主持龙舟赛事,西湖竞渡出现"标竿""锦彩"等奖励机制。吴自牧《梦粱录》载临安"不论贫富,倾城出游"。

五、中秋节

1. 赏月风尚:孟元老记载开封"贵家结饰台榭",形成"团圆节"概念。朱淑真《中秋夜》"未必素娥无怅恨"反映女性节俗。

2. 商业创新:出现专售"月饼"的节令食品店,苏式月饼初见记载,《吴氏中馈录》保存"糖霜馅"。

六、重阳节

1. 官方仪轨:皇帝赐宴群臣于瑞圣园,进行"射弓"活动。吕原明《岁时杂记》载"重阳糕"装饰"狮蛮"果子。

2. 文人传统:形成"簪菊""饮菊酒"风习,范成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讽喻流俗。

其他特色节日:

七夕:出现"摩睺罗"泥偶市场,《醉翁谈录》记"乞巧楼"铺设规模。

社日:官方祭祀后演变为"社会"集市,《夷坚志》载鄱阳地区"巫觋敛钱"现象。

冬至:形成"肥冬瘦年"之说,官员"排冬仗"可比正旦。

宋代节日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商业化程度加深,节令商品形成产业链;二是市民文化渗透,节俗娱乐性增强;三是南北风俗交融,如寒食在北方保持禁火传统,而南方更重踏青。这些变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科举制度完善密切相关,反映出宋代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文章标签:节日风俗

上一篇:敦煌遗书中的五代文书 | 下一篇:元代服饰文化的变迁

宋代民间借贷现象研究

宋朝交子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活动,在社会经济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一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化加深、商业资本活跃

张载关学宗师

宋朝张载

张载(1020—1077),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与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其学说以“气本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编纂

宋朝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对后世

南宋画家马远一角

宋朝马远

南宋画家马远是南宋四家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以“马一角”著称,特点是构图简练,善于通过局部景象表现整体意境,对后世影响深远。 1

陆游爱国诗魂

宋朝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史双璧”之一。他的诗歌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著称,贯穿了恢复中原、抗

陆游诗歌家国情怀

宋朝陆游

陆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其诗歌中饱含深沉的家国情怀,这一主题贯穿了他现存的9300余首作品。他的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