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关学宗师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8-06 | 阅读:2406次历史人物 ► 张载
张载(1020—1077),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与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其学说以“气本论”为核心,主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对宋明理学发展影响深远。
一、关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1. 气本论哲学
张载提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的宇宙观,认为气是万物本原,太虚是气的原始状态。他否定佛道“空无”之说,强调“知太虚即气则无无”,物质性(气)与运动性(虚)不可分割。这一思想直接批判了玄学与佛教的本体论。
2. 辩证法思想
“一物两体”命题揭示矛盾统一规律:“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任何事物皆含对立面(阴阳、动静),矛盾推动变化。这一观点被王夫之发展为“分一为二”与“合二以一”的辩证思维。
3. 认识论与实践观
主张“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二分,前者为感官经验,后者需通过“大其心”的修养工夫获得。强调“学贵有用”,提倡经世致用,关学弟子多参与礼制、井田等社会改革实践。
二、关学的社会主张
1. “民胞物与”的平等观
《西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将宇宙视为大家庭,主张破除等级差异,这一思想成为宋明理学“万物一体”论的先声。
2. 礼教重建
针对北宋社会动荡,张载主张恢复宗法制与井田制,注重乡约实践,其《经学理窟》详细论述了以礼化俗的具体方案,对吕大钧《吕氏乡约》有直接影响。
三、关学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1. 学派传承
弟子吕大临、苏昞等弘扬关学,至明代王廷相、清代李颙(二曲)仍有发展。关学“躬行实践”的特色影响了颜元、李塨的颜李学派。
2. 理学史上的枢纽作用
张载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被朱熹吸收;“穷理尽性”的修养论为陆王心学提供了思想资源。王夫之称其学说“正蒙之功不在禹下”。
3. 现代价值重估
20世纪以来,张载思想中的生态(“物与”观)、共同体意识(“民胞”说)被重新阐释,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型案例。
四、补充史实
张载青年时曾研习兵法,后受范仲淹劝导转向儒学,在终南山下讲学,因居关中故称“关学”。
1077年奉召入京,病逝于临潼,谥“明公”。现存《正蒙》《横渠易说》等著作,明末王夫之作《张子正蒙注》系统发挥其说。
张载的思想体系兼具哲学深度与社会关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士大夫精神,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汴京城的市井商业生态 | 下一篇:虞集文学名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