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商品经济的发展
朝代:西周 | 时间:2024-06-07 | 阅读:3201次西周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稳定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经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西周时期,农业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西周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实行"井田制"、"种征并举"政策等。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特别是"铁犁"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此同时,水利建设的不断完善,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的发展
西周时期,手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手工业作坊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制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尤其是青铜器制造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工具和用品。此外,纺织、陶瓷等传统手工业也日益繁荆。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商品流通的发展
西周时期,商品流通也日益活跃。商业贸易活动不断扩大,商人阶层逐渐壮大。全国各地设有众多的市场,商品交易频繁。周王朝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商品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河流、道路等交通工具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成本。钱币的广泛使用,也为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边疆地区的对外贸易也日益繁荣,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社会分工的深化
西周时期,社会分工也日益明确和深化。不同的阶层和地区各有专长,专门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手工业者从事各种手工业,商人从事商品流通等。这种分工的深化,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之,西周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生产、手工业、商品流通等方面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化,为后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文章标签:商品经济
上一篇:商帝乙:商朝的一位显赫君主,他在位时期扩大了商朝的领土,并且推动了商朝的社会进步。 | 下一篇:陈国社会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