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纪晓岚修四库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22 | 阅读:9156次
历史人物 ► 纪昀

纪晓岚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项巨型工程,涉及文献整理、学术审定和政治考量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纪晓岚修四库

一、编纂背景与政治意图

1. 乾隆朝的文化政策乾隆帝以"稽古右文"为名,实际暗含思想控制。据《清高宗实录》载,编纂谕旨中明确要求"删汰邪妄",将钱谦益明朝遗民著作列为禁毁重点。

2. 背景:编纂期间(1772-1782年)恰逢清代高峰,据统计共发生约50起案件。《四库全书》的校勘过程与《禁书总目》编纂同步进行,形成文化清洗的双重机制。

二、编纂体系与学术贡献

1. 分类创新:在传统经史子集基础上细化,新增"丛书部"和"诗文评类"。经部采用"以经解经"的汉学方,史部引入考据学派的地志校勘成果。

2. 文献保存:著录图书3,461种(79,337卷),另存目6,793种。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385种佚书,如《旧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重要史籍。

3. 版本考订:设立"校勘条例"二十则,对异体字、避讳字作出统一规定。采用朱墨套校法,保留不同版本差异。

三、纂修官群体与纪晓岚作用

1. 核心团队构成:除总纂官纪昀外,戴震负责经部(尤精三礼),周永年主理子部(侧重诸子校勘),邵晋涵专攻史部(重修《旧五代史》)。

2. 纪晓岚的学术把控: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体现乾嘉学术特征,经部提要多引惠栋、戴震说,史部重视钱大昕考证,子部兼容考据与义理。

3. 工作强度:据《纪文达公遗集》载,日均处理约20万字校稿,对重要典籍如《水经注》作专题考异。

四、文献损伤与争议

1. 毁书数据军机处档案显示全毁书2,453种,抽毁书403种。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稿被删改56处。

2. 篡改案例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被改为"壮志肯忘飞食肉",此类修改在宋元文献中尤多。

3. 抄录误差:文津阁本与文渊阁本《资治通鉴纲目》存在1,200余字差异,暴露出抄胥质量问题。

五、历史影响与当代研究

1. 目录学范式:《总目》开创"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体系,直接影响张之洞《书目答问》的编纂。

2. 文献学遗产:现存3.6万册底本现存国家图书馆,2003年数字化工程中发现未刊校勘记1,200余条。

3. 国际影响:巴黎法兰西学院藏有乾隆赐书《四库全书考证》100卷,促成19世纪欧洲汉学界对乾嘉学派的关注。

这项工程集中展现了18世纪中国知识体系的整合与重构,其文献价值与政治实质构成的矛盾性,至今仍是学界讨论的焦点。现代研究者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对七阁本进行比对,持续揭示其复杂的文本生成机制。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张居正改革与一条鞭法 | 下一篇:夏商气候变化与文明

文天祥抗元英雄事迹传

清朝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爱国诗人,其事迹与气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精神丰碑。他的抗元斗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危受命,组织抗元12

容闳留洋记与中国近代教育革新之路

清朝李鸿章

容闳留洋记与中国近代教育革新之路 容闳(1828—1912)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系统接受西方高等教育的留学生,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他的人生轨迹与近代

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与变法实践

清朝康有为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维新思想与实践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乾盛世的治世局面

清朝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鼎盛时期,涵盖康熙(1661-1722)、雍正(1723-1735)和乾隆(1735-1796)三朝,历时130余年。这一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整

纪晓岚修四库

清朝纪昀

纪晓岚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项巨型工程,涉及文献整理、学术审定和政治考量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编纂背

纪晓岚传古今

清朝纪昀

纪晓岚传:古今文墨第一人纪晓岚,名纪昀,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传奇色彩浓厚,才华横溢,堪称古今文墨第一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