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辅政雍正失势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5-25 | 阅读:8710次历史人物 ► 雍正
隆科多是康熙、雍正两朝的重要大臣,早年因军功和政绩受宠,但在雍正朝后期逐渐失势,最终被削爵圈禁致死。这一过程反映了雍正朝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皇权集中的特点。
1. 隆科多的早期崛起
隆科多出身满洲镶黄旗佟佳氏,家族背景显赫(其父佟国维是康熙朝的权臣)。他早年因参与平定准噶尔等战功晋升,康熙末年担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掌握京师兵权。康熙帝驾崩时,隆科多作为顾命大臣之一,协助雍正帝顺利继位,因此深受信任。雍正初年,他被封为一等公,兼任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等要职,权倾一时。
2. 与雍正关系的恶化
隆科多的失势始于雍正三年(1725年),主要原因包括:
居功自傲:隆科多自恃拥立功勋,常以“舅舅”自居(雍正称其“舅舅隆科多”),干预朝政,甚至公开炫耀自己在继位中的关键作用,触犯雍正忌讳。
结党营私:他与年羹尧等权臣关系密切,形成朋党。年羹尧倒台后,雍正开始清算其党羽,隆科多受牵连。
贪腐专权:他利用职权受贿卖官,并控制吏部人事安排,引发雍正不满。
3. 逐步清算与最终结局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以“欺罔”“紊乱朝政”等41条罪名将隆科多革职抄家,但仍保留爵位。雍正五年(1727年),因私藏玉牒(皇室族谱,按规定不得私藏)等罪,被定为“大不敬”,判处永远圈禁。次年(1728年),隆科多死于禁所,其家族势力彻底瓦解。
4. 政治背景与影响
皇权强化:雍正的打击对象多是康熙晚年的权臣(如年羹尧、隆科多),目的是消除对皇权的威胁,确立“乾纲独断”的统治风格。
密折制度与监视:雍正通过密折体系掌握官员动向,隆科多的言行早在失势前已被秘密举报。
历史争议:部分学者认为隆科多可能掌握雍正即位内幕(如“矫诏”传闻),其遭清算或有灭口之嫌,但缺乏确凿证据。
5. 延伸知识
隆科多与《雍正帝起居注》:他失势后,雍正下令删改档案中其功绩记录,导致相关史料残缺。
对比年羹尧案:年羹尧因军功显赫同样嚣张,但倒台更快(雍正三年处死),隆科多因宗亲身份多拖延两年,显示雍正对不同政敌的处置策略差异。
隆科多的结局标志着雍正朝初期功臣集团的彻底凋零,此后雍正重用张廷玉、鄂尔泰等谨慎务实之臣,推动改革走向深化。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明朝思想家罗贯中著书传世 | 下一篇:商祖契助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