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隋朝 >> 详情

王辩战死荥阳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11 | 阅读:8984次
历史人物 ► 司马光

关于王辩战死荥阳的史实,主要见于《隋书》《北史》等文献记载。王辩是隋朝名将王韶之子,出身陇西军事贵族,在北周时期已崭露头角,隋朝建立后参与平陈之战并立下战功。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期间,杨玄感在起兵反隋,王辩时任武贲郎将,奉命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将领共同镇压叛乱。

王辩战死荥阳

荥阳之战是平定杨玄感之乱的关键战役。据《隋书·王辩传》记载,王辩率军追击败退的杨玄感部队至荥阳一带(今河南郑州西北),战斗中身先士卒冲击敌阵。由于杨玄感部将周智安诈降设伏,王辩在追击中遭遇伏兵突袭,"挺身陷阵,杀十余人",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值得注意的是,同传记载其阵亡时"犹叱之,群贼不敢逼",体现出骁勇善战的将风。

此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军事上,王辩部的牵制为宇文述主力合围赢得时间,最终促成杨玄感在董杜原的溃败;政治上,隋炀帝追赠王辩为柱国、平原郡公,其子王长袭爵,体现了隋廷对忠勇将领的褒奖制度;军事地理方面,荥阳作为洛阳以东的战略要冲,自秦汉以来便是中原兵家必争之地,此战再次凸显其枢纽地位。

王辩的军事履历反映隋代关陇军事集团的作战特点:其父王韶曾参与北周灭齐,本人经历灭陈、征辽等重大战役,最终死于镇压内部叛乱,折射出隋朝在扩张期与期的军事需求。同时,荥阳之战的诈降战术,也体现了隋末战争中谋略运用的复杂性。此事件被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82详细收录,成为研究隋末军事史的重要案例。

文章标签:王辩战

上一篇:萧詧建后梁称帝 | 下一篇:李光弼平叛名将

虞世基文翰名

隋朝杨广

虞世基是隋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文翰闻名于世。他是虞世南之兄,出身会稽虞氏(今浙江余姚),家族世代儒学传家,文化底蕴深厚。其文翰成就主要体

隋炀帝的东都洛阳

隋朝宇文恺

隋炀帝(杨广)营建的东都洛阳是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命宇文恺主持营建洛阳新城,历时十个月完成主体工程,史称“

王辩战死荥阳

隋朝司马光

关于王辩战死荥阳的史实,主要见于《隋书》《北史》等文献记载。王辩是隋朝名将王韶之子,出身陇西军事贵族,在北周时期已崭露头角,隋朝建立后参与平

何稠巧匠造龙舟

隋朝杨广

何稠是隋朝著名的工艺家和建筑专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创新能力受到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的器重。关于他“造龙舟”的事迹,虽在《隋书》等正史中未明

王辩战死荥阳

隋朝司马光

关于王辩战死荥阳的史实,主要见于《隋书》《北史》等文献记载。王辩是隋朝名将王韶之子,出身陇西军事贵族,在北周时期已崭露头角,隋朝建立后参与平

《宋代女子教育探微》

宋朝司马光

《宋代女子教育探微》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女子教育在这一阶段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尽管受到“男尊女卑”传统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