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贯云石散曲宗师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28 | 阅读:4981次
历史人物 ► 达鲁花赤

贯云石(1286—1324),本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芦花道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文学家,与徐再思(号甜斋)并称“酸甜二斋”,是元代散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出身维吾尔族贵族家庭,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自幼受汉文化与西域文化双重熏陶,在散曲创作上独树一帜。

贯云石散曲宗师

一、散曲创作的成就

1. 风格清新豪放:贯云石的散曲融合了北方民族的奔放与南方文人的细腻,既有《清江引·惜别》中“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的直白深情,也有《殿前欢·畅幽哉》中“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的洒脱旷达。

2. 题材广泛:其作品涵盖隐逸、闺怨、咏史、写景等主题,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与游牧生活,如《塞鸿秋·代人作》以“战西风几点宾鸿至”开篇,展现雄浑的塞外意境。

3. 语言创新:他吸收民歌口语化特点,摒弃雕琢,以自然流畅见长,如《红绣鞋·欢情》中“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等句,鲜活生动。

二、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贯云石精通音律,其散曲注重可歌性,许多作品被收入《阳春白雪》《太平乐府》等元代散曲集。他常与艺人合作,推动“乐府”与“街市小令”的结合,使散曲更贴近民间传播。

三、文化交融的典范

作为色目人(元代西域族群统称),贯云石精通汉、蒙、维等多种语言,其作品既保留西域文化的豪迈,又深得汉诗意境之美。这种多元背景使他成为元代“华夷同风”的典型代表。

四、生平与影响

贯云石早年袭父职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后辞官隐居江南,与张可久、杨朝英等文游。其散曲风格影响明代汤式、朱有燉等人,清代《钦定曲谱》仍收录其作品。他的生平还被后人附会为“武林(杭州)隐士”,增添传奇色彩。

贯云石的创作标志着散曲从民间俚曲向文人雅化的过渡,其作品兼具艺术性与通俗性,对元曲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文章标签:散曲

上一篇:《金兵南下与靖康之变》 | 下一篇:壬辰倭乱与明军援朝

文天祥忠烈事迹传千年

元朝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学家,其忠烈事迹历经千年仍被世人传颂。以下是其生平中的重要事迹及其历史意义:1

元代文化与艺术发展

元朝元朝

元代文化与艺术发展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色,深受蒙古帝国统治者的政策和社会结构影响。以下是其主要特点和成就:1. 多元文化交融 元代实行宽容的宗教政

铁木真背后的皇后传奇

元朝铁木真

铁木真(成吉思汗)背后的皇后传奇主要集中在两位女性身上:他的正妻孛儿帖(Börte)以及第二皇后忽兰(Khulan)。她们在蒙古帝国的崛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吴澄理学大家

元朝元朝

吴澄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和教育家,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宋代理学向明代过渡的关键人物,对程朱理学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同时也融汇

贯云石散曲宗师

元朝达鲁花赤

贯云石(1286—1324),本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芦花道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文学家,与徐再思(号甜斋)并称“酸甜二斋”,是元代散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