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之治

► 成康之治个人资料 ► 成康之治历史事件 ► 成康之治历史百科

成康之治(约公元前1043年-约公元前996年)是指中国西周周成王、周康王的治世。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其中在周成王在位初年,因成王年幼,主要是周公摄政,平定了管蔡之乱并实行封建制度,将周朝的统治扩及东方商朝人的统治旧地。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成王遵从周公之教诲及政策,加上召公奭的辅助,天下太平,社会安定。后来继位的康王,继续推行成王的政策外,更讨伐边境为患的外族。因此成康时期,社会繁荣,经济发达,是中国历史其中一个盛世,出现了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

上一位:崔乾祐 | 下一位:常衮

成康之治天下太平

西周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是中国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042年—前996年)由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父子两代君王开创的治世典范,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太平盛世之一。这

成康之治天下安宁

西周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是中国西周初年周成王(姬诵)与周康王(姬钊)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042—前996年)出现的治世典范,被后世誉为上古理想政治的象征。这一时期

康王之治社会稳定

西周成康之治

康王之治指的是西周初期周康王姬钊在位时期(约公元前1020年—前996年)的统治阶段。这一时期承接周成王开创的“成康之治”,以政局稳定、社会有序著称,

成康之治的治国方略

西周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是西周初期成王、康王两代君主(约公元前1042—前996年)开创的治世典范,以"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安定局面著称,其治国方略融合了周初政治智慧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