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明朝名将俞大猷的抗倭生涯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7-30 | 阅读:145次
历史人物 ► 俞大猷

明朝名将俞大猷(1503-1580)是抗倭战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军事生涯贯穿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戚继光齐名,并称“俞龙戚虎”。他的抗倭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朝名将俞大猷的抗倭生涯

1. 早期军事历练

俞大猷出身福建泉州卫军户,自幼习武,精通兵法与棍术。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武进士后,长期在东南沿海任职。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举侵扰浙江沿海,俞大猷被擢升为宁绍台参将,开始系统参与抗倭作战。其军事思想注重水陆并重,强调“以战船制海,以步兵击陆”。

2. 王江泾大捷(1555年)

嘉靖三十四年,俞大猷与张经、卢镗合作,在浙江王江泾(今嘉兴附近)围剿倭寇,歼敌1900余人,史称“东南战功第一”。此战首次实现明军对倭寇的大规模歼灭,扭转了被动防御局面。

3. 舟山群岛肃清战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俞大猷率水师攻占舟山群岛的倭寇巢穴岑港,采用“分船堵截、火攻夜袭”战术,历时半年彻底肃清盘踞多年的倭寇势力。此役体现了其擅长水战的特点。

4. 闽粤沿海联防体系

嘉靖四十年代,倭寇南窜福建、广东,俞大猷提出“沿海筑城、联省协防”策略,在福建修建烽火门、铜山等水寨,与戚继光浙兵形成犄角之势。1563年,他与戚继光合兵攻破倭寇据点多股,收复兴化府(今莆田)。

5. 军事理论与技术创新

俞大猷著有《正气堂集》,提出“海战当以船制胜”的主张,改进福船设计,增加炮位;创制“俞家军”训练体系,注重士兵武艺与阵法配合。其棍术理论《剑经》被戚继光收录于《纪效新书》。

6. 后期治边与评价

隆庆年间,俞大猷转镇大同,对抗蒙古俺答汗,发明独轮战车克制骑兵。万历初年以76岁高龄仍总督广东军务,最终病逝于任上。《明史》评其“忠诚许国,弥笃”。

补充背景:

倭寇成分复杂,实际多为中日集团与沿海贫民混合体,俞大猷主张“剿抚并用”,对胁从者招安。

他与文官胡宗宪的合作虽有成效,但因明朝党争多次被弹劾贬官,反映了嘉靖朝军政体系的弊端。

泉州至今存有其故居“都督第”及《练胆石》碑刻,见证其“胆勇俱练”的治军理念。

文章标签:

上一篇:阿合马:元朝理财名臣的传奇人生 | 下一篇:洋务运动兴起之时

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明朝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是明代宗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明英宗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策划下,成功复辟,重新登上皇位,结束了明代宗

京杭大运河建设及其意义

明朝漕运总督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运河之一。其建设始于春秋时期,但主要工程集中在隋朝和元朝,形成了连通

李定国抗清名将

明朝李定国

李定国(1621—1662)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抗清名将,南明政权的重要军事领袖。他生于陕西延安,早年参加张献忠农民军,后归顺南明永历政权,成为西南抗清势力

明朝名将俞大猷的抗倭生涯

明朝俞大猷

明朝名将俞大猷(1503-1580)是抗倭战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军事生涯贯穿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戚继光齐名,并称“俞龙戚虎”。他的抗倭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

明朝名将俞大猷的抗倭生涯

明朝俞大猷

明朝名将俞大猷(1503-1580)是抗倭战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军事生涯贯穿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戚继光齐名,并称“俞龙戚虎”。他的抗倭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

俞大猷抗倭名将

明朝俞大猷

俞大猷是明代中期的著名抗倭将领,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在东南沿海的御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以下是关于他的史实梳理及相关扩展:1. 军事生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