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1436年-1449年)为中国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前后共十四年。正统十四年九月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代宗即位沿用。 开始时间: 1436 年 结束时间: 1449 年......详情
[西周] 青铜鼎盛铸重器
青铜鼎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其鼎盛时期主要集中在商周两代(约公元前1600年—前256年)。这一时期青铜鼎不仅是重要的礼器,更是权力与等级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工艺水平和宗教信仰。1. 商代时间 ► 2025-06-30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正统
[南北朝] 陆修静整理道藏
陆修静(406—477年)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道士,道教上清派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道教典籍整理第一人”。他对道教经典的系统化整理为后世《道藏》编纂奠定了基础,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创道书分类体系时间 ► 2025-06-2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正统
[明朝] 归有光古文大家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明代中叶杰出的古文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唐宋派”代表人物。他主张回归唐宋古文传统,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对清代桐城派影响深远。以下从多个角度时间 ► 2025-06-20 | 标签 ► 古文大 | 历史人物 ► 正统
[唐朝] 鉴真东渡传戒律
鉴真东渡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对日本佛教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师从律宗大师道岸、弘景,精通戒律、医学和建筑。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僧人荣叡、普照受天皇时间 ► 2025-06-03 | 标签 ► 戒律 | 历史人物 ► 正统
[西周] 宗庙祭祀与王朝权力
宗庙祭祀与王朝权力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宗庙祭祀的起源和含义宗庙祭祀起源于古代人们对祖先的崇拜,是表达对祖先敬意和缅怀的一种时间 ► 2025-04-29 | 标签 ► 宗庙祭祀 | 历史人物 ► 正统
[明朝] 土木堡之变发生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发生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十四世纪后半段)。这次事件对明朝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之一。下面将尽量详细地介绍这一事件。一、背景土木时间 ► 2025-03-17 | 标签 ► 土木堡之变 | 历史人物 ► 正统
[隋朝] 儒学家孔颖达在隋朝的影响
孔颖达,作为儒家学者,在隋朝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贡献不仅局限于学术领域,还涉及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以下是对孔颖达在隋朝影响的具体分析。一、学术贡献孔颖达精通儒家经典,对《易经》、《尚书》、《诗时间 ► 2025-03-13 | 标签 ► 儒学家孔颖达 | 历史人物 ► 正统
[南北朝] 梁朝衰落原因及历史教训
梁朝衰落原因及历史教训一、梁朝衰落原因1. 政治腐败梁朝后期政治腐败严重,官僚制度腐朽,官员贪污受贿,导致政府功能严重受损。此外,皇室内部的争斗也加剧了政治的不稳定性,削弱了国家的统治力。2. 民生凋敝梁朝在时间 ► 2025-02-2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正统
[隋朝] 隋朝宗教信仰与变革
隋朝宗教信仰与变革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短暂的朝代,其宗教信仰与变革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景象。隋朝时期,宗教信仰多样化发展,不仅儒教持续繁荣,佛教和道教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此外,隋朝的文时间 ► 2025-02-11 | 标签 ► 宗教信仰 | 历史人物 ► 正统
[汉朝] 独尊儒术治国策
"独尊儒术治国策"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政策实践,其深远影响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以下是对这一策略的详细解析:一、策略背景"独尊儒术治国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诸侯纷争,社会处于剧烈的变时间 ► 2025-02-0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正统
唐朝唐太宗
隋朝杨素
南北朝侯景
晋朝刘伶
三国三国
汉朝霍去病
秦朝召平
春秋战国合纵
西周周文王
夏商伯益
西周周公
夏商盘庚
清朝康乾盛世
明朝明朝
元朝忽必烈
宋朝沈括
五代十国孟昶
唐朝王维
隋朝高颎
南北朝苏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