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芮伯良夫谏厉王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8-10 | 阅读:5710次
历史人物 ► 周公

芮伯良夫谏厉王一事见于《国语·周语上》,是西周晚期重要的政治谏诤案例,反映了周王室衰微时期的君臣矛盾。以下依据史料展开分析:

芮伯良夫谏厉王

一、历史背景

1. 周厉王(?—前828年)是西周第十位君主,以暴虐专断著称。在位期间推行"专利"政策(垄断山林川泽之利),引发贵族与平民不满。

2. 芮国为姬姓诸侯国(今陕西大荔一带),芮伯良夫作为畿内诸侯代表,肩负匡正君主之责。西周实行"三监"制度,诸侯有监督天子过失的义务。

二、谏言内容要点

1. 经济劝谏

反对"专利"政策:"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

指出垄断资源将导致"民不堪命",破坏"王人"(周王与百姓)的共生关系

2. 政治警示

引述夏商亡国教训:"商王帝辛之大恶,其所以丧邦"

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论断,警告压制言论的危害

3. 礼制规范

强调"天子听政"应遵循"公卿至列士献诗...庶人传语"的古制

批评厉王废除谤政制度违背周礼传统

三、事件后续发展

1. 厉王拒谏,任用卫巫"监谤",导致国人暴动(前841年)

2. "共和行政"的诞生:周公、召公代行王政十四年,成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开端

3. 芮国因此事地位上升,《竹书纪年》载"芮伯出居于虞",可能因此获得更多政治话语权

四、历史意义

1. 留下中国古代最早的系统性舆论管理思想,比子产"不毁乡校"早约200年

2. 体现西周"天命靡常"政治哲学,为后来儒家"民本"思想提供案例支撑

3. 《史记·周本纪》与出土西周青铜器铭文(如㝬簋)可互为印证,证实谏诤事件的真实性

五、延伸知识

1. "谤木"制度的演变:西周诽谤木→汉唐华表,反映言路开闭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2. 春秋时期晏婴谏齐景公"悬牛首卖马肉"、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均受此谏诤传统影响

3. 现代《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芮良夫毖》篇,进一步丰富了芮伯的政治思想研究。

文章标签:

上一篇:西伯昌羑里演易 | 下一篇:田单火牛阵复齐

芮伯良夫谏厉王

西周周公

芮伯良夫谏厉王一事见于《国语·周语上》,是西周晚期重要的政治谏诤案例,反映了周王室衰微时期的君臣矛盾。以下依据史料展开分析:一、历史背景1. 周厉

周宣王振兴国家举措

西周周宣王

周宣王(前828年—前782年在位)是西周晚期的重要君主,史称“宣王中兴”。他在继位后面对厉王时期“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造成的国力衰颓,采取了一

忠臣良将周公阅传奇故事

西周周公

周公阅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生平虽不见于《左传》等正史的独立传记,但散见于鲁国历史记载中,是鲁国政治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以

周公解梦与历史传承

西周周公

周公解梦与历史传承 "周公解梦"是中国古代占梦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核心源自《周公解梦书》(托名西周周公旦所作,实为后世伪托)。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与

芮伯良夫谏厉王

西周周公

芮伯良夫谏厉王一事见于《国语·周语上》,是西周晚期重要的政治谏诤案例,反映了周王室衰微时期的君臣矛盾。以下依据史料展开分析:一、历史背景1. 周厉

忠臣良将周公阅传奇故事

西周周公

周公阅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生平虽不见于《左传》等正史的独立传记,但散见于鲁国历史记载中,是鲁国政治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