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白江口之战败倭军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14 | 阅读:8079次
历史人物 ► 长安

白江口之战(又称白村江之战)发生于公元663年8月,是唐朝与新罗联军对抗倭国(日本)与百济复国势力的一场关键海战,也是中日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军事交锋。

白江口之战败倭军

背景与起因

1. 朝鲜半岛局势:7世纪初,新罗联合唐朝灭亡百济(660年),百济遗臣求助倭国试图复国。倭国齐明天皇时期(655-661年)意图扩张半岛影响力,派大军支援百济残余势力。

2. 军事部署:倭国派遣4万余人、战船800余艘,联合百济残军对抗唐军。唐朝名将刘仁轨率1.3万人、战船170余艘,与新罗联军协同作战。

战役经过

1. 战术优势:唐军战船体型庞大且装备先进,采用火攻与包围战术。倭军船只多为轻便小船,战术混乱且缺乏统一指挥。

2. 决定性战役:唐军利用潮汐与风向,以火矢焚烧倭船,倭军船只相互碰撞沉没。《旧唐书》载“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400余艘战船被毁,伤亡超万人。

历史影响

1. 倭国战略转向:战败后倭国撤回本土,放弃半岛扩张,转而加速遣唐使制度,全面学习唐朝律令、文化及军事技术。

2. 半岛格局重组:新罗在唐支持下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奠定统一新罗时代基础。

3. 东亚秩序重塑:此战强化唐朝东亚霸权,倭国此后900余年未再大规模对外用兵,直至蒙元侵日时期。

扩展知识

技术对比:唐军楼船配备拍竿(重型击船武器)和炮,倭军仍依赖传统冲角战术。

文献记载:中日韩三方史料均有记录,《日本书纪》称此战为“白村江之败”,视为重大国耻。

考古佐证韩国锦江流域出土的唐制箭镞与倭式甲胄残片印证了战场规模。

此战标志着古代东亚以中国为核心的册封体系达到顶峰,倭国在此战后开始大规模唐化改革,包括建立律令制与首都平城京(今奈良)的仿长安规划。

文章标签:

上一篇:独孤皇后干预朝政 | 下一篇:杨行密吴国武忠王

李白醉吟盛世风华

唐朝李白

李白醉吟盛世风华:盛唐气象与诗仙的浪漫主义表达 一、历史背景与盛唐气象 李白(701-762)生活的开元、天宝年间是唐代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

唐代胡风文化盛行

唐朝唐太宗

唐代胡风文化盛行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现象,反映了唐朝开放包容的社会风貌。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表现与影响:1. 服饰与妆容的胡化• 女性流行穿男

李靖平突厥战记

唐朝李靖

李靖平突厥战记:大唐帝国对东突厥的致命一击 李靖(571—649年)是隋唐之际的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最重要的军事成就便是贞观四

颜真卿忠烈书法

唐朝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忠烈名臣,其书法艺术与人格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结。以下从书法成就、忠烈事迹及历史影响三方面展

巫蛊之祸乱长安

汉朝长安

巫蛊之祸是西汉武帝晚期爆发的一场重大政治动荡,其核心是围绕宫廷巫蛊诅咒引发的连环冤案,最终导致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反叛、长安城陷于腥风血雨的历史

道安高僧:佛学弘化史

南北朝长安

道安高僧(312—385)是东晋时期著名佛学大师、翻译家、僧团制度的奠基者,对中国佛教发展影响深远。其弘化历程与思想贡献可概括如下:1. 生平与时代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