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14 | 阅读:2684次
历史人物 ► 黄忠

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三国时期汉中之战的关键战役之一,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详细分析:

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

1. 战役背景

汉中是益州北部战略要地,刘备为夺取汉中控制权,于218年发动汉中之战。曹操派夏侯渊、张郃等镇守阳平关,刘备军初期受阻,后采用法正建议,于219年春南下渡过沔水,占据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形成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

2. 战术部署

夏侯渊率军与刘备对峙,分兵围住鹿角(防御工事)。法正提出“声东击西”之策:先派兵火烧曹军外围鹿角,吸引夏侯渊分兵救援;同时黄忠率精兵埋伏于定军山高地,待夏侯渊亲率士兵修补南围鹿角时发动突袭。

3. 斩杀过程

据《三国志·黄忠传》记载,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趁夏侯渊不备,率军从高处俯冲而下。夏侯渊仓促应战,被黄忠斩杀。《夏侯渊传》亦载:“渊分所将兵半助(张)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此战凸显黄忠之勇猛与法正谋略的结合。

4. 战役影响

曹军溃败:夏侯渊是曹军在汉中的最高指挥官,其战死导致曹军士气崩溃。张郃临时接管残部退守阳平关,曹操随后亲征亦未能扭转颓势,最终放弃汉中。

刘备称王:此战后刘备占据汉中,同年自称汉中王,形成“跨有荆益”的鼎盛局面。

军事评价:夏侯渊之死被曹操评价为“白地将军”(轻敌冒进),而黄忠因此功升任征西将军,与关羽张飞齐名。

5. 细节考证

魏略》记载夏侯渊死后,士兵推举张郃为主将,曹操紧急授节予以正式任命,可见其影响之剧。

定军山地势险要,学者考证其地形为“东西两山夹一谷”,黄忠占据东山制高点,形成局部兵力优势。

6. 延伸知识

夏侯渊是曹操早年结义的连襟兄弟(娶曹操妻妹),其战死对曹魏集团心理冲击极大。

黄忠斩夏侯渊时已年过七十,《三国志》称其“勇毅冠三军”,后世文学渲染为“老将立功”的典范。

此战被《三国演义》艺术加工为“法正举旗为号”的情节,但史书仅载法正献计,未提细节。

此战役是古代山地战的经典案例,体现了地形、谋略与将领勇武的结合,也为蜀汉政权奠定了基础。

文章标签:夏侯渊

上一篇:刘细君悲歌托乌孙 | 下一篇:谢道韫咏雪才女

袁绍官渡败绩

三国袁绍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战略决战。此役是东汉末年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也是袁氏集团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前期战略态势:1.

姜维九伐中原壮志

三国姜维

姜维九伐中原是三国后期蜀汉大将军姜维为延续诸葛亮遗志,对曹魏发动的九次北伐行动(《三国志》记载为八次,后世学者综合《华阳国志》等文献考证为九

荀攸十胜十败论

三国荀攸

荀攸的“十胜十败论”是东汉末年针对曹操与袁绍势力对比的关键性战略分析,但历史上明确记载的其实是荀彧提出的“四胜四败论”(《三国志·荀彧传》)。

庞统:蜀汉的智谋之士

三国蜀汉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政治家,与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是蜀汉政权的重要奠

黄忠的老将本色展示

三国黄忠

黄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老将本色”在历史记载和文学演绎中均有鲜明体现,以下结合《三国志》等史料及《三国演义》的补充,从多个角度分析其特质

黄忠:蜀汉神射手的后世赞誉

三国黄忠

黄忠作为蜀汉名将和“五虎上将”之一,其神射手形象在正史与民间传说中均享有极高赞誉。以下结合《三国志》等史料,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历史地位与后世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