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阖闾用伍员破楚郢都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29 | 阅读:8591次
历史人物 ► 阖闾

阖闾(?—前496年),即吴王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君主,以重用伍子胥伍员)、孙武等贤才著称。公元前506年,阖闾采纳伍子胥“疲楚误楚”的战略,联合唐、蔡两国,发动柏举之战,一举攻破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成为春秋时期诸侯攻占大国都城的罕见战例。

阖闾用伍员破楚郢都

核心史实与背景

1. 伍子胥的复仇与谋划

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冤杀,逃亡至吴国后助阖闾夺取王位(前515年)。他提出“三师轮袭”战术:吴军分三批袭扰楚国边境,使楚军疲于奔命。这一策略持续六年(前512—前506年),极大削弱楚国防备。

2. 柏举之战的决胜

前506年冬,吴军沿淮水西进,后弃舟登陆,由楚国防守薄弱的义阳三关(大隧、直辕、冥阨)突袭,在柏举(湖北麻城)击溃楚军主力。楚将囊瓦败逃,吴军乘胜追击,仅用十天攻入郢都,楚昭王仓皇出奔随国。

3. 郢都陷落后的局势

吴军入郢后未能巩固胜利,因秦军援楚、越国袭吴后方,加之吴国内部争权(如阖闾弟夫概叛乱),被迫撤军。楚昭王在申包胥哭秦庭七日求得援兵后复国。

战略与历史意义

军事创新:吴军采用长途奔袭与分化盟友(唐、蔡因被楚勒索而反叛)结合,开创春秋时期运动战先例。

政治影响:楚国霸权受重创,吴国短暂崛起为江淮霸主,但过度消耗埋下日后被越国所灭的隐患。

文化记忆:伍子胥掘楚平王墓三百的传说(见于《史记》但存疑),成为后世复仇文学的典型意象。

文章标签:伍员

上一篇:井田制推行天下 | 下一篇:驰道与直道兴建

鬼谷子的传奇人生:春秋战国时期的智者传奇

春秋战国战国

鬼谷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具神秘色彩的思想家与谋略家,其生平虽缺乏确切史料记载,却在《史记》《战国策》等典籍中留痕。他被誉为纵横家鼻祖,弟子

烽火戏诸侯纷争春秋战国乱世

春秋战国战国

"烽火戏诸侯"典出《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在骊山擅自点燃烽火台谎报军情,导致诸侯军队多次徒劳奔命的故事。这一事件背后折

合纵连横战国外交策略揭秘

春秋战国合纵

合纵连横:战国外交策略揭秘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最激烈的阶段之一,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之间通过复

秦国统一六国征战纪实

春秋战国秦国

秦国统一六国的征战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历时十余年(前230—前221年),通过系统性战略与军事改革最终完成。以下是基于《史记》等史料的纪实与分

吴国阖闾破楚

春秋战国阖闾

吴国阖闾破楚是春秋末期吴楚争霸的关键战役(约公元前506年),其军事胜利深刻改变了长江流域的政治格局。该事件的核心进程与历史背景如下:一、战前政

春秋争霸中原逐鹿

春秋战国阖闾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是东周王朝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阶段,中原地区成为列国角逐的核心舞台。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大国兼并小国、霸权更迭频繁
友情链接